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华西证券(002926)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5年上半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IPO收费标准调整、
  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等一揽子金融政策、改革措施陆续推出,释放出稳市场稳预期的强
  烈信号,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生态优化、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A股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但美国政府“对等关税”政策、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上述背景下,公司经营发展面临了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对此,公司按照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策略,推进核心能力建设,持续完善业务组织体系和商业模式,加强经营管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加46.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增加1,195.0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032.80亿元,较期初增加2.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8.84亿元,较期初增加1.43%。报告期各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和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业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
  业务等。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25%,占营业收入比重54.93%。①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公司始终坚守合规底线,坚定转型方向,切实围绕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变化提供优质服务内容,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聚焦客群资源积累和客户结构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多措并举加强客户开发。聚焦产品和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货架,大力发展券结业务、布局ETF产品,实现金融产品配置服务能力升级,为从产品销售模式向资产配置模式转型奠定基础。持续加大基金投顾领域的战略布局,通过持续打造品牌、完善组合策略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业务实现突破。着力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加强零售业务数字财富管理能力,推动服务线上化、业务数字化、运营场景化,持续提升各类投资者财富管理数字化体验。报告期内,公司基金投顾业务基于“稳起步、重服务、树口碑”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华彩安逸投”核心品牌,依托“研-投-顾”一体化业务模式,构建了以“四笔钱”、“目标盈”、“指数盈”三大系列为核心的组合策略体系,并践行“三分投,七分顾”服务理念,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截至报告期末,业务保有规模突破30亿元。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增值业务发展,以产品服务创新与金融科技应用为核心驱动力,加速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持续完善以“金顾问”、“增强策略”为代表的核心产品矩阵,加强ETF产品创新迭代,并依托“智能账户”打造覆盖客户投资全流程的服务闭环,有效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精准满足了多样化客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在零售新增客户营销方面,公司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以及持续的“提质增效”要求,在持续优化业务团队结构的同时,紧跟市场环境变化与时俱进,引导线下业务团队进一步聚焦富裕户等高质量客户,为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打下基础。在金融产品代销方面,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的核心经营理念。产品端聚焦国家战略方向,精选稀缺优质标的,匹配客户多元化需求,强化产品创新力度;通过“集中代销+资产配置”双轮驱动模式,高效推动业务收入与保有规模稳步增长。同时,借力ETF生态圈蓬勃发展东风,公司以低成本、高效率、差异化的营销服务为抓手,围绕线上化、工具化、策略化、产品化的“四化建设”深耕优质赛道,不断提升客户在ETF产品上的交易体量与保有规模。公司积极响应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要求,于浮动费率产品代销业务中已收获显著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在券结模式产品配置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推动机构金融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推动机构理财系统建设工作,满足专业投资者的“交易、投研、运营、合规”等一站式金融服务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机构类专业投资者提供有力支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客户资产规模330亿元,涉及管理人数量1,070只,上半年实现综收近3,000万元。在推进科技赋能业务方面,公司以AI等智能科技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打造数字化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构建高效智能的研发运维与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精准服务与业务增长。公司抓住集约化蓬勃发展契机,开展集约化系统及关联数据建设,实现高效的集约化运营服务,进一步做大业务规模,2025年上半年集约化运营获客(含召回)新增有效户10,754户,集约化运营客群综合创收10,370万。②提供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华西证券研究所实现营业收入0.71亿元。公司研究业务聚焦本源,坚持研究创造价值、内外价值并重,持续强化研究能力和研究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投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具有前瞻性视野和产业洞察深度的专业化研究成果。同时,公司扎根成都、立足当地,精耕川渝地区产业发展,以深度研究驱动为核心,充分发挥公司在川渝地区的区域优势和战略优势,链接资本与实业,全力支持区域经济研究、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出谋划策。
  (2)信用业务
  公司信用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等资金融通业务。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信用业务收入4.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81%,占营业收入比重20.85%。①融资融券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显著提升,较上年同期增长超40亿元,余额及市占率峰值均创历史新高。双融利息收入约5.34亿元,同比增长近12%。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持续加强客户精细化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同时,4月初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市场出现突发性大幅下跌,双融业务风险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公司迅速响应,建立了成熟高效的工作机制,聚焦业务全链条运营优化,启动多项专项改进项目,有效提升了运营与风控效率,成功化解全部市场风险。上述举措在报告期内不仅有力推动了融资余额增长,也有效抵御了市场冲击带来的业务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下半年,公司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进双融业务体系化升级,动态平衡营销、运营、风控各环节发展节奏,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为双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报告期内,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以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指导,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践行公司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思路,持续调整客户结构,完善业务风险管控措施,在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审慎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有资金对接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余额为31.7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利息收入8,611.22万元,自有资金对接股票质押存续项目综合履约保障比例307%,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未发生本金损失,业务风险控制有效。公司将依托自身投研能力,持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识别,以股票质押业务为上市公司及股东综合服务的抓手,构建“战略客户”管理、服务、价值挖掘的协同机制,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3)投资业务
  公司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公司自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以及子公司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业务收
  入3.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358.5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96%。①固定收益业务
  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先抑后扬,一季度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二季度市场迎来转机,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的落地,收益率下行至年初水平后持续窄幅震荡,信用利差多数收窄;类权益市场则有较大涨幅。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整体投资策略得当:投资方面,持续多品种布局,特别是在年初就布局了类权益品种,把握了市场的主要机会,实现良好盈利;做市方面,以中性策略为主,在低风险状态下增厚组合收益,并持续优化做市交易模式;销售交易方面,积极开拓各项渠道,开展撮合与分销业务,业务收入保持稳定。②股票投资业务报告期内,A股市场在政策和经济基本面支撑下,虽面临对等关税等外部扰动,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呈现出底部支撑、高波动、结构化机会为主的走势特征。公司股票投资业务通过多种投资策略紧跟市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策略,提高投资回报。③衍生金融业务报告期内,A股市场呈现中小盘相对占优,热点板块轮动的结构化行情特征,港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整体上行。公司将衍生金融总部定位为量化投资中心以及创新业务综合平台。在量化投资业务上,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获取非方向性绝对收益。投资策略在整体上侧重量化基本面分析,助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优质发展企业的价值发现和流动性供给,特别是主观基本面投资中覆盖程度有限的中小上市公司。在创新业务综合方面,以衍生品为主要抓手,协助公司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4)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新三板推荐挂牌等。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投资银
  行业务收入0.42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2.6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02%。
  2025年上半年,监管系统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自2024年4月因金通灵项目被江苏证监局暂停保荐业务资格以来,公司痛定思痛、从严问责、深刻反思,调整投行发展定位,将投行业务从“追求规模与排名”调整为“聚焦质量与品牌”,并以项目全面风险排查为切入点,深入查摆制度建设、内控机制、队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深挖根源逐项解决。经过整改,投行业务“三道防线”全面加强,执业水平与风控能力明显提升,历史风险项目化解取得进展,风险敞口进一步缩小。①股权融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未完成IPO、再融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新三板推荐挂牌等股权融资项目。下阶段,股权融资业务将紧密围绕公司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路径,以川渝地区为核心区域,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通过区域与产业深耕形成特色优势,有效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助推重点区域和产业的实体经济发展。②债券融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把握市场利率下行机遇,完成了“建材YK15”“建材YK16”“25西证01”“25古蔺01”等10多只债券的发行,承销规模超过50亿元,多只债券票面利率较往年大幅下降,有效帮助企业大幅降低财务成本,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地方政府债方面,上半年公司累计中标39次,中标量35.3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10余个公司债、企业债项目取得批文待发行或在审。
  (5)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指公司作为集合、单一和专项资管产品管理人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资产管
  理业务收入0.3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4.4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5%。公司资管业务立足长期发展,不断夯实投研专业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生态。报告期内,公司在继续巩固固收投研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固收+转债”“固收+衍生品”等多元化新策略,并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夯实投研内核,构筑专业壁垒。公司紧密围绕客户需求,升级服务体验,针对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方案,并以私募FOF等新型模式整合市场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资产配置服务。打破壁垒,深化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融合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投资—研究—投顾”新型立体式客户资产配置服务体系,满足客户日益发展变化的资产配置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逐步形成具有公司鲜明特色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新品牌。截至报告期末,母公司受托管理集合计划规模82.19亿,单一计划规模45.96亿,专项计划521.81亿。2.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机遇,经纪和投资业务收入增加营业总支出 1,421,050,544.63 1,393,960,243.76 1.94% 变动较小所得税费用 145,054,539.80 -26,874,441.62 不适用 主要系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163,466,373.53 -967,478,093.47 不适用 主要系回购业务规模及代理买卖证券款增加,相应的现金流入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20,369,126.36 2,047,536,518.19 -164.49% 主要系其他债权投资规模增加,净投入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797,301,597.15 -1,136,349,017.40 不适用 主要系本期债券净偿还额较同期增加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045,490,657.05 -56,040,423.39 不适用 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综合影响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3.营业总收入构成
  (1)经纪及财务管理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5.25%,主要系公司抓住市场行情好转机会,日均股基交易量增长,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相应增加;
  (2)投资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358.56%,主要系公司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机遇,权益类投资收益增加所致;(3)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4.46%,主要系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下降所致;(4)其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35.93%,主要系自有资金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4.主营业务分业务情况
  (1)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25%,营业利润率同比增长2.57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抓住市场行情好转机会,日均股基交易量增长,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相应增加;(2)投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58.56%,营业利润率同比增长4,936.45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机遇,权益类投资收益增加,同时信用减值损失减少综合影响所致;(3)信用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1%,营业利润率同比增长26.83个百分点,主要是信用业务利息收入增加以及减值损失减少综合影响所致;
  (4)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2.67%,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20.8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监管压力持续增大、公司保荐业务资格暂停等影响,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减少所致;(5)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4.46%,营业利润率同比减少54.72个百分点,主要是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下降,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收入减少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5.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1)营业总收入地区分部情况
  四川 62 753,924,590.88 62 512,362,501.42 47.15%
  北京 7 76,345,371.02 7 58,618,333.81 30.24%广东 9 43,688,836.43 9 31,761,576.24 37.55%浙江 11 31,065,076.16 11 20,445,246.54 51.94%重庆 7 29,199,178.55 7 18,978,102.49 53.86%上海 3 20,404,718.91 3 12,780,064.61 59.66%江苏 8 15,512,748.52 8 9,725,044.26 59.51%辽宁 2 9,346,263.15 2 6,825,561.81 36.93%天津 2 6,546,768.28 2 4,275,324.52 53.13%福建 4 5,963,177.71 4 4,457,332.78 33.78%湖北 2 5,107,586.33 2 4,130,677.15 23.65%山东 3 4,657,496.31 3 3,420,466.23 36.17%安徽 3 4,363,365.45 3 2,368,223.89 84.25%云南 1 3,027,416.87 1 2,302,498.14 31.48%陕西 1 2,633,561.85 1 1,807,617.27 45.69%河北 1 2,592,866.11 1 2,282,610.82 13.59%黑龙江 1 2,131,611.09 1 1,712,299.07 24.49%湖南 2 2,079,421.95 2 1,236,269.48 68.20%江西 2 2,043,042.71 2 1,254,025.00 62.92%河南 1 1,928,245.07 1 1,079,825.77 78.57%贵州 1 1,704,329.66 1 1,072,094.71 58.97%山西 1 1,207,979.80 1 1,168,460.64 3.38%内蒙古 1 1,084,557.22 1 967,793.30 12.06%吉林 1 905,337.12 1 586,604.03 54.34%海南 1 367,347.95 1 230,698.39 59.23%总部及子公司   1,045,529,427.37   707,266,218.28 47.83%合计 137 2,073,360,322.47 137 1,413,115,470.65 46.72%
  (2)营业利润地区分部情况
  四川 62 546,405,261.85 62 303,212,154.10 80.21%
  北京 7 46,156,978.44 7 23,321,945.79 97.91%广东 9 15,623,834.02 9 1,443,118.10 982.64%浙江 11 7,432,611.51 11 -4,570,810.64 不适用重庆 7 8,236,951.61 7 -397,717.67 不适用上海 3 9,863,644.71 3 3,548,583.83 177.96%江苏 8 -6,576,514.24 8 -13,156,331.21 不适用辽宁 2 3,547,564.89 2 763,832.57 364.44%天津 2 1,644,985.82 2 -1,105,811.98 不适用福建 4 -1,304,566.34 4 -4,266,833.68 不适用湖北 2 380,783.17 2 -2,096,964.58 不适用山东 3 -637,614.41 3 -2,474,107.92 不适用安徽 3 -829,646.24 3 -4,025,740.63 不适用云南 1 1,035,172.04 1 -86,928.92 不适用陕西 1 52,624.85 1 -1,498,029.27 不适用河北 1 106,255.33 1 -139,038.92 不适用黑龙江 1 224,469.48 1 -336,002.43 不适用湖南 2 -807,201.30 2 -1,671,136.11 不适用江西 2 -269,111.07 2 -1,205,111.39 不适用河南 1 -303,864.92 1 -1,033,251.43 不适用贵州 1 -199,102.69 1 -859,954.66 不适用山西 1 -708,929.24 1 -1,033,378.68 不适用内蒙古 1 -132,211.03 1 -482,675.32 不适用吉林 1 -429,587.79 1 -626,062.30 不适用海南 1 -959,661.30 1 -1,166,380.01 不适用总部及子公司   24,756,650.69   -270,902,139.75 不适用合计 137 652,309,777.84 137 19,155,226.89 3,305.39%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所有权受到限制的资产,具体请详见本报告“第八节、七、21、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除此之外,公司
  不存在其他资产抵押、质押、被查封、冻结、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变现、无法变现、无法用于抵偿债务的情况和其他权利受限制的情况和安排,以及其他具有可对抗的第三人的优先偿付负债的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证券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2025年度业务规模的议案》,董事会决议披露日期为2025年4月25日。                       
  
  注:报告期损益,包括报告期公司因持有该证券取得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情况详见本报告第八节财务报告七、4、衍生金融工具。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无发行股票等募集资金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发行且在存续期内的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请详见本报告“第七节债券相关情况”。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 800,000,000 3,622,176,097.57 1,194,451,315.23 46,633,731.35 5,935,165.96 5,175,847.10华西银峰 子公司 金融产品投资,股权投资 1,500,000,000 1,817,471,561.05 1,769,017,092.16 63,028,218.26 58,974,619.00 44,452,393.86华西金智 子公司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500,000,000 644,775,570.12 612,100,738.78 -33,819,474.95 -38,545,882.06 -28,908,668.58华西基金 子公司 公募基金管理 200,000,000 150,081,650.91 137,151,552.78 4,860,623.54 -10,179,088.67 -10,179,140.00报告期内,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或单个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均未达10%。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合并的结构化主体包括本公司同时作为管理人及投资者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本公司通过综合评估本公司因持
  有的份额而享有的回报以及作为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的管理人报酬将使本公司面临可变回报的影响是否重大,并据此判断本公司是否为资产管理计划的主要责任人。报告期内,新增纳入合并结构化主体3只。详见本报告“第八节、八、合并范围的变更”。报告期末,结构化主体在合并报表内确认的总资产及净资产分别为人民币279,935,429.60元及259,471,960.75元,其中自有资金享有的净资产为259,471,960.75元。本公司在上述合并结构化主体中的权益体现在单体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259,471,960.75元。
  十一、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华西证券(002926)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