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和通(30063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结合订单情况、安全库存、研发产品、市场开拓等综合因素组织实施采购,采购渠道包括直接向原厂供应商购买 和向供应商的经销商购买。公司已建立严格的采购过程控制制度,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采购物料的质量控制等。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严格按照《供应商开发管理程序》执行;而《零星采购管理程序》、《批量采购管理程序》则分别对两类物料的采购过程进行规定:(1)零星采购由营销中心、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供应链中心等部门在有需求的情况下提交请购单或物料需求单;采购部门接收经审批的需求单,按照规定确定供应商并进行采购工作;零星采购产品需经质量管理部或需求部门检验合格方可入库;(2)批量采购由订单与计划部提供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部依据详细需求计划进行采购工作,材料入库前由质量管理部进行检验,合格的物料入库并管理,不合格的物料则由采购部与质量管理部协商进行处理。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供应商主要为原厂高通以及经销商品佳、湘海电子、南基、世平等,其物流中心地处香港。公司向其采购原材料的主要交货地为香港,交货后再委托供应链公司报关进口。 2、生产模式 为了专注于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公司产品的生产主要采用委外加工的方式进行。无线通信模块是终端设备接入物联 网的核心部件之一,决定信息传输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公司长期委托比亚迪、海格等实力雄厚的厂商进行生产加工。 3、销售模式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 IOT无线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业务等,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智慧零售、低 空经济、机器人等数智化升级的行业。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已在国内形成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四大业务区域,并分别在北京、南京、杭州、福州、上海、广州、成都和青岛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专门负责各自区域的销售管理,并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海外市场,公司已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地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负责海外市场拓展业务,业务覆盖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司掌握并管理重要客户资源,能够及时获取客户的需求和反馈信息,与客户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关系,确保了收入的稳定性。在维持与原有客户关系稳定的同时,公司还不断扩展新客户、新行业,使得公司销售收入能稳步增长。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06,976,517.27元,同比减少 9.02%,剔除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的影响,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7,901,677.71元,同比减少 34.66%,剔除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54%。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发展“通信+计算”的综合解决方案、端侧 AI等业务,持续经营业务实现同比增长,智能模组、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业绩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1、持续坚持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坚持研发创新投入,持续优化和丰富产品线,不断完善在 AI、边缘算力、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的部署,研发创新成果不断积累。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2.5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研发过程中累计获得发明专利 356项,实用新型专利 155项,软件著作权 164项。2025年 1月,由 ICT行业领先全媒体 C114通信网主办的“2024年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榜单”重磅揭晓,公司凭借卓越的 AI机器视觉与听觉解决方案上榜 2024新质生产力典型创新产品和案例。2025年 5月,公司检测中心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审核,成功获得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进一步巩固在无线射频测试和可靠性验证等领域的行业标杆地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不断优化和丰富产品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物联网垂直行业,发布多款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全球不同的客户、市场区 域的物联网需求。公司发布基于高通调制解调器及射频方案的小尺寸 Cat.M模组 MQ771-GL;发布同时支持 GPS与 NavIC等多模双频定位技术的 Cat.1 bis模组 L610-IN;发布基于 MediaTek T930平台的 5G模组 FG390系列;发布基于最新一代高通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模组及解决方案;推出覆盖 1T~50T的全矩阵 AI模组及解决方案“星云”系列。广通远驰发布新一代 R17车规级 5G通信模组 AN970系列产品;发布高算力 5G AI智能网联座舱模组 AN762S和 AN782S系列产品,使 AI智能座舱有新的解决方案。公司发布 Fibocom AI Stack端侧 AI解决方案,赋智千行百业端侧应用;推出多功能 AI红外相机解决方案;推出 AI玩具大模型解决方案;发布 QuickTaste AI智能解决方案;发布全新低功耗 Tracker解决方案;发布融合 5G通信与 AI语音技术的 5G AI MiFi 解决方案;发布新一代 AI语音智能体 FiboVista并率先应用于车联网。 3、加强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 公司加强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面向更广泛的行业端侧 AI应用,积极推动众多优质大模型在 AI模组及解 决方案部署,赋能更广泛的物联网设备实现 AI化;携手合作伙伴组织、参与行业研讨会,推动“IP+AI应用”深度融合,为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广通远驰基于高通平台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紧密,聚焦芯片技术平台的创新和快速落地,在 5G使用场景、平台性能挖掘、软件平台化、软件功能创新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网联 SIP应用的新高度;AI大模型方面,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并结合公司在 AI Agent和 AI在 AIOT上的积累,将 AI大模型应用引到 5G和智能座舱 SIP,在 5G信号优化、AI多模态应用场景等解决方案方面初见成效,加速智能汽车数字化发展,推动汽车产业降本增效。 4、提高市场拓展广度和深度,构建全球营销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重点行业投入资源进行深度拓展,加强营销组织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全球的营销管理体系,面向 通信人打造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深度直播分享节目,搭建并上线广和通线上商城,专注于加快无线通信模组在 IoT市场更广泛的落地应用;此外,公司频频亮相全球重要物联网与通信大会,探讨各产业发展趋势,5G+AI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开展各项市场推广活动,并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加强公司产品宣传,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广和通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模组及其应用行业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处于网络层,并涉及与感知层的交叉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联网、无线网联设备、移动办公、智慧零售、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工业互联、智慧城市、共享经济、远程医疗等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无线通信模组及其应用行业的情况及发展趋势如下: (一)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增长 受益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发展趋势。根据 IoT Analytic2024年 9月发布的统计报告,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预计将达到 215亿,到2030年预计达到 411亿,全球物联网的连接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 IoT Analytic 2024年 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至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将以 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4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达 44.49亿,其中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 26.56亿,占移动终端连接数比重达到 59.7%,同比增长13.89%,仍处规模化爆发期。 数据来源:IoT Analytic (二)5G产业化进程加速 5G全球连接数持续提升。通信模组是万物互联的基础,5G等技术加速万物互联的进程,2024年是 5G商用的第 6年, 各国积极推动 5G网络建设部署,截至2024年末,全球 5G基站部署总量达到 637.6万个,增长23%。根据 GSMA发布的《2025年移动经济报告》,2024年全球 5G连接数突破 20亿,连接占比 25%,并于2028年超越 4G成为主流技术,预计 2030年将达到57%。5G固定无线接入(FWA)已成为消费者和企业领域的重要使用案例,截至2024年底,美国的5G FWA连接量达到 1160万(市场渗透率为 9%),是全球最大的 5G FWA市场,其次是印度,连接量为 230万(市场渗透率为 4%)。5G行业融合应用走深向实。5G和千兆光网广泛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应用普及持续深化。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 5G行业虚拟专网累计超 5.5万个,在2023年翻番猛增基础上,2024年新增达 2.3万个,5G应用已融入 8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累计达 13.8万个,千兆光网应用案例近 4万个。工业互联网实现 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重点行业加快融合步伐,“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 1.7万个,在 10大行业形成了 20大典型场景,南京、武汉、青岛等 10个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启动建设。5G RedCap网络商用部署加快推进。2022年底,我国 IMT-2020(5G)推进组完成 5GRedCap各项关键技术实验。2023年以来,产业各方积极推动 5GRedCap芯片、模组、终端上市,并联合行业企业围绕电力、工业、视频监控等重点行业完成5GRedCap试商用现场验证。根据 TD产业联盟发布的《5G产业和市场发布报告》,我国 5G RedCap 已进入规模商业部署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全国支持RedCap技术的5G基站总规模超100万站,覆盖330多个城市。公司2023年推出了5GRedCap模组 FG131/FG132系列产品以满足全球不同的客户、市场区域的物联网需求,推出适用于多种物联网终端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公司2024年 11月发布覆盖 MiFi、CPE、Dongle等全系列商用 5G RedCap FWA解决方案,可灵活搭配多款高通平台Wi-Fi芯片。 (三)智能模组成为新的增长方向 相对传统蜂窝通信模组,智能模组内置主控芯片和内存,可以运行 Android、Linux等操作系统,拥有强大的实时数据 处理能力和丰富的接口。智能模组作为集计算与通信功能于一体的边缘侧产品,已成为边缘计算需求新的载体,并已经应用于车联网、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其高性价比和高度可定制化的特性,有望成为推动智能终端边缘计算的核心力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方向。基于智能模组的这些特性,公司2018年开发智能模组的产品并实现量产,持续对智能模组研发投入,已推出了 SC151-GL、SC228、SC151、SC171等多款智能模组,可广泛应用于 5G网络下的智慧零售、汽车电子、智慧家庭等行业领域。广通远驰2020年起,已推出了 AL656S、AN762S等多款应用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智能模组,满足车联网行业移动网络链接质量、带宽、多 OS操作系统等行业特殊系统要求。 (四)端侧 AI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使得物联网终端能够实时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进而为行业提供精准的决策支 持。AI与物联网的结合使得下游行业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无线通信融合端侧 AI应用,将会有很大的机会。端侧 AI作为重要应用终端,有望迎来强劲需求。根据 Counterpoint的 AI Module Tracker and Forecast的数据,到2030年,AI嵌入式蜂窝模组预计将占所有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的25%,复合年增长率为35%。为抓住端侧 AI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公司2024年成立了 AI研究院,全面布局端侧 AI技术生态。研究院聚焦模型轻量化与异构计算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发布了 Fibocom AI Stack技术平台,支持不同的芯片平台主流模型的高效推理。深度研发模型蒸馏和混合精度低比特量化技术,显著降低 AI大模型在终端设备部署的算力要求和模型推理精度损失。同时,自主研发多款 AI行业模型,涵盖语音、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领域,赋能 AI玩具、AI相机、AI翻译机等垂直行业商业化落地,实现硬件-软件-模型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机器人是端侧 AI重要的应用方向,为抓住机器人行业的广阔市场,公司于2023年成立 AIC产品线,聚焦于机器人行业的 AI算法+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AIC产品线在2024年已实现智能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批量发货,并且在2025年已实现国内外多家头部客户的导入。智能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将 AI算法、机器视觉、自动驾驶、高精度差分定位(RTK)等技术高度集成,为行业客户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协助客户的产品快速落地。基于以上方案的技术延伸,2025年 AIC产品线还推出了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算力盒子 RV-Bot,已成功送样国内知名具身智能公司。 1、产品或业务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情况 从事通信传输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适用 不适用从事通信交换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适用 不适用从事通信接入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适用 □不适用产品名称 接入网类型 传输速率 带宽利用率 控制管理软件性能指标无线通信模块 无线接入 DL:250K--10GbpsUL:250K--3Gbps 100.00% LWM2M/MQTT/HTTP(S)/FTP(S)/TCP/UDP/TLS/IPV4/IPV6,PPP/ECM/RNDIS/NDIS/MBIM,LoF/Android/FiboFramework/OpenCPU/OpenWRT,AT,FOTA,PCIoT,LPWA,IOTAPP Store从事通信配套服务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适用 不适用 (1)开放式工业物联网技术平台。该平台进行了分层解耦设计,平台分为 5层开放接口,可以让用户灵活选择工业物 联网应用的集成。并支持多种应用编程 API接口,最大化的适应客户原有应用程序,能够复用客户已有的应用程序,减少开发工作量,降低使用和移植难度。API接口支持 MBIM、AT命令、Json接口以及 Linux风格的标准 C语言等形式。 (2)产品软件性能稳定。公司研发的各种不同制式的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很好的满足物联网对数据接入、传输过程中 所必需的可靠性、及时性;产品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通信网络环境,并实现智能化的网络切换和优选; (3)制定了高于 3GPP规范要求的产品企业标准。包括:-110dbm的接收灵敏度、23db的发射功率、网络小区选择的优化算法、优化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滑动窗口设计等; (4)可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针对物联网行业的应用环境非常多样化,公司设计包括:-40-85度的超宽温度范围、 管控体系等。使得产品可以适用物联网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并且能够保证连续工作以及超长寿命; (5)深度开发。对物联网不同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公司对产品进行了深度的特殊功能开发,如:超低功耗设计,PCIe高速率的接口驱动能力,RoF & LoF和 FWA的物联网软件技术平台共享,Windows & Chrome的系统集成环境,Jamming、Cell-Lock、RF coexist、Remote-SIM、AGPS和 LBS以及高精度定位技术等。 2、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情况 产品名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称 产能 产量 销量 营业收 入 毛利率 产能 产量 销量 营业收入 毛利率无线通信模块 4,118,000.00 23,806,283.00 22,772,424.00 3,446,3765.00 4,030,959,610.00 21.16%产量、销量、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系2024年出售锐凌无线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为产品结构及材料采购价格波动所致。产能与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系产能仅包含自营制造的生产产能,委外生产部分未予统计。解决方案系公司2024年度开始重点投入的业务之一,公司2024年全年度分产品的解决方案收入从“无线通信模块”拆至“解决方案与其他”列示,本报告期与2024年度报告口径保持一致,上年同期无线通信模块未拆开“解决方案”部分。 3、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订单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适用 不适用 。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总收入的 63.02%,美元汇率变化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等的进口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公司向境外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及其他半导体元器件等,主要向国外厂家或其授权的代理商采购。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等的进口未出现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形。先地位,同时完善公司产品线以满足各行业客户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模式主要为自主研发,研发投入共计253,736,259.77元,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6.8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为 178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60%,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 90%;研发过程中已累计获得 356项发明专利、155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 16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公司开拓更多物联网应用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主要进展如下: 1、专利获得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坚持研发投入,新获得发明专利 19项,实用新型专利 14项,软件著作权 5项,主要涉及系统更新、射频技术、数据传输、网络连接、硬件设计等蜂窝无线通信模组及其应用的相关技术,上述专利技术已应用于公司产品或客户产品的使用案例中,上述专利的取得不会对公司目前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形成持续创新机制,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产品研发主要进展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推出多款解决方案和模组产品。 2025年 1月,公司发布 Fibocom AI Stack,提供集高性能模组、AI工具链、高性能推理引擎、海量模型、支持与服务 一体化的端侧 AI解决方案,可最大程度满足客户多层级算力要求,缩短终端开发周期,降低端侧 AI开发难度,帮助智能设备快速实现 AI能力商用;推出 AI玩具大模型解决方案,融合国内外相关 AI大模型、内置广和通 Cat.1模组,助力智能玩具实现 AI化升级。 2025年 3月,公司发布覆盖 1T-50T的全矩阵 AI模组及解决方案“星云”系列,内置广和通自研的 Fibocom AI Stack,以端侧 AI部署能力与 AI应用技术为智能陪伴机器人等终端设备提供高效、安全、低延时的智能方案,星云系列的发布标志着广和通 AI模组及解决方案形成高、中、低算力的全面布局,为不同场景提供精准匹配的解决方案;发布基于高通调制解调器及射频方案的小尺寸 Cat.M模组 MQ771-GL,为智能表计、资产追踪、智慧城市等场景提供高性价比的物联网连接解决方案;发布全新 Tracker解决方案,专为车辆、资产跟踪及两轮车应用设计,为客户提供“硬件参考设计+开源SDK+全流程支持”全栈式技术赋能,助力客户快速开发并部署智能跟踪设备;发布同时支持 GPS与 NavIC等多模双频定位技术的 Cat.1 bis模组 L610-IN,凭借精准定位、高兼容性及多场景适应性,为印度地区物联网行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连接解决方案,并全面满足印度 AIS140标准,助力当地车队管理、电子收费(eToll)等关键领域智能化转型。 2025年 4月,公司发布 5G AI MiFi 解决方案,深度融合 5G通信与 AI语音技术,将加速推动通信与 AI技术在消费和行业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为万物智联时代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连接底座。 2025年 5月,公司发布基于 MediaTek T930平台的 5G模组 FG390系列,为以 5G固定无线接入(Fixed Wireless Access,FWA)为代表的 MBB终端产品而设计,将在 CPE、ODU、MiFi、企业网关、工业网关等相关应用场景以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加速 FWA产业发展。 2025年 6月,公司发布新一代 AI语音智能体 FiboVista,对接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可实现 ASR自动语音识别和 TTS文本转语音,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和指令控制,已率先应用于车联网,成为智能驾驶的“用车伙伴”和“出行伴侣”;完成通义千问 Qwen3系列混合推理模型在高通 QCS8550平台端侧的适配部署,通过定制化混合精度量化方案与创新硬件加速算法,成功突破 Qwen3新型架构在边缘侧的落地创新,为 AIoT设备提供业界领先的端侧大模型支持。(2)广通远驰以5G车联网模组和 AI智能座舱 SIP两大类产品为主线,以全车规体系标准 (ISO16949/ASPICE 4.0 L3/AEC-Q104等)磨练产品和技术,布局旗舰(AN862系列)、高(AN762S/AN693S/AN701S系列)、中(AL656S系列)全平台,提供极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打造从车内到车外,从蜂窝通信到卫星通信的车联网通信“全场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根据汽车行业发展周期和需求,从硬件到软件,从研发到生产,从车规可靠性到低 PPM创新性的推出高通平台网联+座舱产品和解决方案。AI大模型方面,广通远驰联合产业合作伙伴,结合母公司广和通在 AI Agent和 AI在 AIOT上的积累,将 AI大模型应用引到5G和智能座舱 SIP,在 5G信号优化、AI多模态应用场景等解决方案方面初见成效。 (3)广翼智联发布 FV04型号的 AI BOX:搭载高通跃龙™ QCS8550平台,边缘计算单元具有 48 TOPS的综合性能, 工业接口丰富,可广泛应用于智慧物流、智慧零售、交通安防、智慧工厂、智慧医疗等场景。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一年内到期的 存单增加 导致应交税费 余额减少 一年内到期的 款增加 认的应收票据 减少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1、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其他变动系收到出售合并范围内公司形成的或有对价部分款项。 2、金融负债本期其他变动系支付出售合并范围内公司形成的或有负债部分款项。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 □不适用 说明:本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或有对价,不属于境内外股票、基金、债券、信托产品、期货、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资 产,在此表不予统计。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19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2019年11月29日 69,999.99 69,393.2 1,919.61 63,74中。合计 -- -- 69,999.99 69,393.2 1,919.61 63,745,521.48万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总部 基地 建设 项目2019年11月29日 总部基地建设原因) 公司超高速无线通信模块产业化项目在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已使用自有资金投入并于2019年完成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信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5G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高于预期,下游市场环境变化较大,4G超高速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所变化。 该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4,210.57万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实际使用募集资金的投资额为 0元。 公司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是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业务开展情况确定的,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包括场地投资、设备及软件投资、产品研发费用、预备费和铺底流动资金等。但受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 5G 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进展速度低于预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经审慎研究,公司拟将“5G 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该项目已于2023年 5月结项。公司募投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整体建设因外部环境、施工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进度有所延缓,建设进度较原计划有所延长。为严格把控项目整体质量,维护全体股东和公司利益,结合目前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和投资进度,以及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经审慎研究,公司拟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公司超高速无线通信模块产业化项目在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已使用自有资金投入并于2019年完成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信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5G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高于预期,下游市场环境变化较大,4G超高速产品的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该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4,210.57万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实际使用募集资金的投资额为 0元。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于2021年4月15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超高速无线通信模块产业化项目并调整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的议案》,同意并将拟投入超高速无线通信模块产业化项目的募集资金 4,210.57万元调整至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补充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所需铺底流动资金。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存在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违规占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于2021年4月15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超高速无线通信模块产业化项目并调整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的议案》,同意并将拟投入超高速无线通信模块产业化项目的募集资金 4,210.57万元调整至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补充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所需铺底流动资金。2023年4月20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结余募集资金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将“5G 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结项,并将结余募集资金(含利息,具体金额以转出日为准)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公司拟将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结余募集资金5,159.41万元(不含利息、理财收益)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调整为24,425.39万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金额调整为 23,507.96万元。(原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募集资金产生的相关利息、理财收益同步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 适用公司于2020年1月10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以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置换截至2019年 12(特殊普通合伙)2020年1月10日出具的致同专字(2020)第 441ZA0063号专项审计报告审核。公司于2020年1月14日完成总部基地建设项目 3,701.16万元资金置换,2020年1月15日完成总部 5G通信技自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到期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2021年5月25日,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延期归还闲置募集资金并继续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延期归还募集资金并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含 2亿元)暂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原到期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即不超过2022年6月8日。截至2022年4月6日,上述用于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已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2022年4月12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含 2亿元)暂时补充公司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2023年4月17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含 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2024年4月3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08亿元(含 1.0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2025年4月2日,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0.8亿元(含 0.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个月。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2022年4月12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结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已实施完毕,拟将结余募集资金利息及理财收益 231.03万元(具体金额以转出日为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募集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谨慎使用资金,并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对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理财收益及存放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提高了闲置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2023年4月20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结余募集资金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将“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结项,并将结余募集资金(含利息,具体金额以转出日为准)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募集资金管理的规定谨慎使用资金,在保证项目建设的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对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理财收益及存放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提高了闲置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公司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于2018年立项,立项时间较早,随着近年来公司业务及规模的快速发展,原拟定的项目投资金额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资金需求,公司拟将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结余募集资金 5,159.41万元(不含利息、理财收益)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调整为 24,425.39万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金额调整为 23,507.96万元。(原 5G通信技术产业化项目募集资金产生的相关利息、理财收益同步调整至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2019年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中,除0.69亿元人民币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资金存放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之中。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 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概况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3) 委托贷款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贷款。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5年04月20日 电话会议 电话沟通 机构 博时基金、财通资管、富国基金等 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未来发展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巨潮资讯网2025年05月09日 价值在线(https://www.ir-online.cn/)深圳证券交易所 8楼上市大厅互动易平台(http://irm.cninfo.com.cn) 其他 其他 参与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与分析师 公司经营业绩、业务布局、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回报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巨潮资讯网 十二、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公司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市值管理制度》,于2025年3月21日经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上披露的相关公告。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综合公司发展战略、业务经营及财务等实际情况,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主要措施:一、深耕细分领域,持续研发投入;二、夯实公司治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三、强化信息披露,传递公司价值;四、以投资者为本,积极回报股东。报告期内,公司深耕细分领域,持续进行创新和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 2.5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研发过程中累计获得发明专利 356项,实用新型专利 155项,软件著作权 164项。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规范运作水平不断提升;充分落实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传递公司价值,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坚持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积极回报投资者,持续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为股东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切实履行上市公司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