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科股份(83557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落实国资委和中国机械总院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公司党委“1-4-5”工作思路举措,将党建增信赋能优势充分延伸到改革创新攻坚第一线,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怀柔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十五五”战略加快论证、上市新平台主责主业持续聚焦,进一步支撑核心功能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64.7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41%,实现净利润-648.6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89.75万元,下降201.16%,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收入减少叠加毛利率下降导致利润下降。下半年度是公司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决战期。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战略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聚焦“国之大者”,牢记央企使命。以更高站位想问题,以更远思维谋发展,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大战略,攻坚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更好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当好央企三个排头兵,为制造强国建设、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为打造一流创新型企业贡献更多智慧。二是聚焦核心主业,谋实战略规划。更加深入思考公司发展重大问题,深化完善战略规划,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积极对接更高层次平台,注重目标任务和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编制高质量、能落地的“十五五”规划,持续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扎实推进战新与未来产业布局,为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谋篇布局,为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打好基础。三是深化改革提升,强化靶向突破。强化管理提升,优化考核体系,以高素质人才、高价值创造为导向,促进公司提质增效。 (二) 行业情况 公司是智能制造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制造业(C)”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C349)”。作为智能制造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所在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21年 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作为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智能制造需要长期坚持、分步实施。根据该规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2023年 7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2023年 9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主要目标是促进机械行业稳增长、提质量、促升级、保安全,提出2023至2024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方案在四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一是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深挖国内市场潜能、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任务; 二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出加快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攻关等任务; 三是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稳定畅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推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等任务;四是分业精准施策,补链升链推动基础装备提质增效、固链强链巩固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建链延链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任务,推进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农机装备、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等细分行业稳增长。 2024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 10年的机床等;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2025年 3月,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作为工信部第一批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企业,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期,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负债 2,403,672.39 0.19% 2,403,672.39 0.21% 0.00% 其他流动负债 5,567,145.56 0.44% 13,075,194.34 1.14% -57.42%租赁负债 900,157.68 0.07% 887,466.23 0.08% 1.43%预计负债 22,156,203.09 1.77% 24,598,464.27 2.14% -9.93%递延收益 831,049.26 0.07% 841,668.73 0.07% -1.26%递延所得税负债 164,135.44 0.01% 328,270.86 0.03% -50.00%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1.应收票据,2025年6月末余额1,238.50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减少731.93万元,下降37.15%。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据资金安排,选择性将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2.在建工程,2025年6月末余额209.51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增加209.51万元,增长100.00%。主要原因是开展募投“智能输送装备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建设,投入建设资金。3.无形资产,2025年6月末余额11,069.96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增加10,680.26万元,增长2,740.69%。主要原因是开展募投项目建设,购买土地使用权10,839.11万元。4.短期借款,2025年6月末余额1,003.28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减少3,090.64万元,下降75.49%。 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据资金安排归还部分银行借款。 5.长期借款,2025年6月末余额18,000.00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增加18,000.00万元,增长100.00%。 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据资金安排,向控股股东中国机械总院申请委托贷款18,000.00万元。 6.交易性金融资产,2025年6月末余额5,600.00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增加5,600.00万元,增长100.00%。主要原因是为实现货币资金价值最大化,公司将5,600.00万元货币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7.其他流动资产,2025年6月末余额131.92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增加131.92万元,增长100.00%。 主要原因是待抵扣进项税额56.33万元、待抵扣的企业所得税75.59万元。 8.使用权资产,2025年6月末余额177.80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减少118.15万元,下降39.92%。主要原因是计提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118.15万元。9.应付职工薪酬,2025年6月末余额1,354.13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减少732.93万元,下降35.12%。 主要原因是上年计提的年终绩效奖金在本年年初发放。 10.应交税费,2025年6月末余额112.38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减少712.32万元,下降86.37%。主要原因是利润总额减少计提的所得税费相应减少;2025年6月末应交增值税及附加税减少使得应交税费下降。11.其他应付款,2025年6月末余额1,329.51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增加373.21万元,增长39.03%。 主要原因是应付未付房租物业费393.80万元暂计其他应付款。 12.其他流动负债,2025年6月末余额556.71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减少750.80万元,下降57.42%。 主要原因是公司将尚未到期的银行等级较低、商业承兑汇票转付供应商部分列报应收票据、其他流动负债,截止2025年6月末尚未到期的转付供应方应收票据较少,使得其他流动负债减少。13.递延所得税负债,2025年6月末余额16.41万元,较上年期末相比减少16.41万元,下降50.00%。 主要原因是使用权资产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销售费用,2025年1-6月发生额332.35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2.24万元,增长66.08%。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品牌推广,相应展览等宣传推广费用增加所致。2.研发费用,2025年1-6月发生额1,320.31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68.21万元,增长75.55%。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任务,研发费用投入增加。 3.信用减值损失,2025年1-6月发生额368.85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84.73万元,增长2,422.3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总额增加及账龄增长计提坏账增加所致。 4.资产减值损失,2025年1-6月发生额0.47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7.01万元,增长102.84%。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合同资产总额增加及账龄增长计提坏账增加所致。 5.其他收益,2025年1-6月发生额1,113.96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968.38万元,增长665.20%。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取得复合机器人项目配套补助资金980万元。 6.资产处置收益,2025年1-6月发生额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54.79万元,下降100.00%。 主要原因2024年1-6月根据公司未来生产经营规划,拟缩短部分租赁房产租赁期,因发生租赁变更,影响资产处置收益。7.营业利润,2025年1-6月发生额-625.96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484.94万元,下降172.87%。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收入减少叠加毛利率下降导致营业利润下降。 8.营业外收入,2025年1-6月发生额34.42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32万元,增长144.04%。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取得违约金赔偿收入33万元,同比增加29万元。9.营业外支出,2025年1-6月发生额4.97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0.04万元,下降88.96%。主要原因是,2024年1-6月发生对外捐赠支出45.00万元。10.净利润,2025年1-6月发生额-648.60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289.75万元,下降201.16%。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收入减少叠加毛利率下降导致营业利润、净利润下降。 (2) 收入构成 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3、 现金流量状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1-6月净额-7,742.56万元,同比减少2,789.76万元下降56.33%。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签订部分销售合同尚未到收款节点,现金流入减少。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1-6月净额-16,631.36万元,同比增加10,521.83万元,增长8.75%。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开展募投项目建设,购买土地使用权支出 10,839.11万元;上年同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支出27,200.00万元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1-6月净额14,285.20万元,同比增加12,800.22万元,增长861.98%。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①报告期内向控股股东中国机械总院申请委托贷款 18,000.00万元,同时根据资金经营安排归还银行贷款4,090.64万元;②报告期内股利分配414.34万元,上年同期为2,978.04万元,同比减少2,563.70万元。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