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化(60002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 重要事项本报告包括前瞻性陈述。除历史事实陈述外,所有本公司预计或期待未来可能或即将发生的业务活动、事件或发展动态的陈述(包括但不限于预测、目标、储量和其他预估及经营计划)都属于前瞻性陈述。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实际结果或发展趋势可能会与这些前瞻性陈述出现重大差异,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本报告中的前瞻性陈述为本公司于2025年8月21日作出,除非监管机构另有要求,本公司今后没有义务或责任对该等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重要提示:中国石化董事会及其董事、监事会及其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本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中国石化董事长侯启军先生,副董事长、总裁赵东先生,财务总监兼会计机构负责人寿东华女士保证本报告中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中国石化审计委员会已审阅中国石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度报告。本公司分别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本半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未经审计。公司简介中国石化H股于2000年10月18日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A股于 2001年8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采、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化纤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和其他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和销售等氢能业务及相关服务;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业务及相关服务。 (1) 主要会计数据 (2) 主要财务指标 (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涉及金额 (4) 财务报表项目变动情况表 本报告期内,数据变动幅度达30%以上的报表项目具体情况及变 动原因说明:合并资产负债表项目 于2025年6月30日 于2024年12月31日 增加/(减少) 变动主要原因金额 百分比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百万元 (%)应收账款 64,719 44,333 20,386 46.0 境外贸易经营规模增加。应收款项融资 7,678 2,613 5,065 193.8 票据结算规模增加。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4,843 416 4,427 1,064.2 战略投资宁德时代股权。衍生金融负债 6,047 3,412 2,635 77.2 套期保值业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应付职工薪酬 20,214 14,167 6,047 42.7 尚未发放的绩效工资变动影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90,111 64,602 25,509 39.5 部分长期借款重分类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 32,926 21,567 11,359 52.7 本期发行超短期融资债券。应付债券 57,564 25,562 32,002 125.2 本期发行中期票据、科技创新债券等债券融资。其他综合收益 964 (987) 1,951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变动等影响。专项储备 3,597 2,549 1,048 41.1 本期计提安全生产费用影响。合并利润表项目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 增加/(减少) 变动主要原因金额 百分比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百万元 人民币百万元 (%)财务费用 8,426 6,275 2,151 34.3 本期部分外币贷款汇兑净损失增加,以及存款利率下行导致利息收入有所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785 (1,275) 3,060 — 本期套期保值业务浮盈增加影响。信用减值增加。资产处置加。合并现金流量表抵退税增加,以及收到部分消费税退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588 1,436 (848) (59.1) 上年同期收到湖南石化资产处置收益款,本期无此事项。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6,277) (2,948) (3,329) 112.9 本期战略投资宁德时代股权影响。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44,123) (65,278) 21,155 (32.4) 存入三个月以上定期存款减少。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834 12,883 (12,049) (93.5) 上年同期收到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本期无此事项。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18 1,295 (1,277) (98.6) 上年同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本期无此事项。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23,179) (4,789) (18,390) 384.0 派发股息时间差异影响。 2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数据和指标 (1) 主要会计数据 (2) 主要财务指标 承蒙各位股东的信任和支持,本人荣幸地当选中国石化董事长。 在此,谨向全体股东及所有关心支持中国石化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石化是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能源化工公司,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振兴石化工业、壮大实体经济、服务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经过重组上市25年的快速发展,公司资产业务规模、价值创造能力、ESG绩效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具有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科技、营销网络、品牌、管理、人才等诸多优势。25年来,公司与股东携手并进,共享发展成果,A股、H股股东年均复合回报率分别达到7.8%、10.9%。作为董事长,能够与大家一道继续推动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上半年,公司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深化挖潜降本,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平稳,改革、管理、创新、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化工市场毛利低迷等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效益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充裕,财务状况稳健。董事会决定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上限派发2025年中期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088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能源化工市场空间广阔,产品需求结构加快调整,科技创新主导生产力变革的态势更加凸显,中国石化既拥有宝贵发展机遇,也面临较大转型压力。目前,公司正在集思广益编制“十五五”规划。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统筹、数智化赋能,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坚决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奋力开启“十五五”新征程。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销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服务创新。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深化油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以绿色低碳高效炼油技术巩固优势地位,提升基本有机原料、三大合成材料技术先进性经济性,瞄准国产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化工新材料研发,加强新能源电池、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布局,打造特色技术和卓越产品。我们将更加注重价值引领。统筹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改革、管理、创新、发展各个环节突出价值创造和提升。提升经济价值,加快打造经营管理水平高、投资回报率高、资产保值增值率高的领先企业。抓实系统优化、流程再造和成本管控,把原油、天然气两大产业链打造成增效价值链。强化投资决策全流程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确保投资项目有资源、有市场、有技术、有竞争力、有效益。提升社会价值,将ESG理念融入发展,坚持安全生产、环保健康,履行好企业公民责任。提升文化价值,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化传统,强化精益管理,树立产业报国、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我们将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推动现有业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产业链延伸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战新产业发展,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第二曲线”。发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赋能作用,优化经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本质安全。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完善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的管理体系,推动CCUS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强化碳足迹管理,加快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碳达峰。我们将更加注重资源保障。着力夯实资源基础,提升经济、可靠、可持续的资源保障能力。加大油气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力度,多措并举降低盈亏平衡点,向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海域要增量。发挥好国际贸易和集中采购优势,积极获取多元化和高性价比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天然气产业链大发展,建设高水平探产供储销贸体系。壮大新能源产业,积极布局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业务,加快推动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形成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之势。我们将更加注重市场开拓。以客户为中心,紧盯市场,积极拓展营销网络,带动全产业链高效运转;打造卓著品牌,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美誉度和影响力。巩固成品油销售市场份额,做强做大航煤、燃料油、充换电业务。拓展天然气销售网络,加快市场开发提效,巩固提升LNG零售市场份额。完善易捷综合服务生态,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对化工产品新需求有效捕捉、快速供给的能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同时,大力拓展润滑油、碳材料等产品增量市场。我们将更加注重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互利合作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融通带动作用,与合作伙伴构建良好的产业链战略合作关系,共筑优势互补、紧密协同、互利共赢的生态圈。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化与地方战略合作,推进区域产业重组整合和资源要素优化。推进全产业链“组团出海”,深化与国际公司战略合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将着力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将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市值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注重股东回报,增强公司透明度,依法合规运用价值管理工具,使公司的企业价值合理反映公司发展质量。站在25周年的新起点,中国石化将更加主动地拥抱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股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顽强奋斗下,坚定迈向世界一流,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侯启军董事长中国北京,2025年8月21日经营业绩回顾及展望经营业绩回顾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据本公司统计,境内天然气需求小幅增长,消费量同比增长2.1%;境内成品油需求主要受到可替代能源影响,消费量同比下降3.6%,其中汽油同比下降4.6%,柴油同比下降4.3%,煤油同比增长4.2%;境内主要化工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增长10.1%。 2025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71.7美元/桶,同比下降14.7%。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走势图美元/桶60 2024年1月2024年4月2024年7月2024年10月2025年1月2025年4月2025年7月1 生产经营 (1) 勘探及开发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坚持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增储增产取 得新进展,国内油气当量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勘探方面,海域油气、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原油开发方面,加快推进济阳、塔河、准西等原油重点产能建设,加强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天然气开发方面,积极推进海域、顺北二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同时,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协同创效,全产业链盈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62.81百万桶,同比增长2.0%,其中境内原油产量126.73百万桶,天然气产量7,362.8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5.1%。 (2) 炼油 2025年上半年,面对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和汽柴油需求下降带来的 严峻挑战,本公司坚持产销一体运行,统筹优化装置负荷,做大有效益的加工量。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优势,优化采购节奏和库存运作,降低原油及原料油成本。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成品油收率,增产航煤。 推进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增产高端碳材料、润滑油脂等适销产品。上半年加工原油11,997万吨,生产成品油7,140万吨,生产化工轻油2,206万吨,同比增长11.5%。 注:境内合资企业的产量按100%口径统计。 (3) 营销及分销 2025年上半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 势和网络优势,积极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大力拓市扩销,高标号汽油占比持续增长。加快加气和充换电网络发展,车用LNG经营量和充电量同比大幅增长,LNG零售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示范带动氢能规模化利用,境外首座加氢站投营。持续丰富易捷服务生态,提升非油业务经营质量。上半年,成品油总经销量11,214万吨,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8,705万吨。注:成品油总经销量包含了成品油经营量和贸易量。于2025年6月 30日 于2024年12月 31日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期末增减(%)中国石化品牌加油站总数(座) 31,015 30,987 0.1便利店数 28,689 28,648 0.1 (4) 化工 2025年上半年,面对国内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化工毛利低迷的严 峻形势,本公司大力降本减费,提升有边际效益的加工负荷。持续推进原料轻质化、多元化,优化装置运行,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上半年乙烯产量756.3万吨。加强精细化营销和产品定制化服务,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上半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4,008万吨,实现全产全销。 注:境内合资企业的产量按100%口径统计。 2 安全与健康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持续完善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提升 全员HSE意识和能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2025年行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总体保持安全清洁生产。加强职业病源头防治,关注境内外员工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3 科技创新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能源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非均相复合驱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取得突破,打造Geodrill智能钻井自主软件体系。针状焦产品成功应用于大直径石墨电极。自主知识产权POE工业示范装置、40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开车成功。海水制氢工厂化试验装置完成性能与稳定性测试。长城大模型上线投用,面向石化行业的流程模拟软件OPEN完成迭代开发。4 资本支出本公司持续优化投资项目管理,2025年上半年资本支出人民币438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76亿元,主要用于济阳、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丁山-东溪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55亿元,主要用于茂名炼油转型升级、广州石化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8亿元,主要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非油业务等项目;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73亿元,主要用于茂名、河南乙烯及九江芳烃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5亿元,主要用于科技研发和数智化等项目建设。业务展望展望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预计境内天然气和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增长,成品油需求依然受到可替代能源影响。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全球供需和库存变化等影响,预计国际原油价格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本公司将以经营创效、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改革管理为重点,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在勘探及开发方面:本公司将聚焦增储增产增效,全力推进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加强同盆地同领域整体研究、联合勘探,增加优质规模储量。加快推进塔河、济阳、海域等油气产能建设,推进老油气田精细开发。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多元化开拓天然气资源渠道,降低资源成本,提升全产业链盈利水平。下半年计划生产原油141百万桶,生产天然气7,145亿立方英尺。在炼油方面,本公司将坚持产销协同,提升产业链运转效能。统筹原油资源多元化,动态优化采购规模和节奏,降低采购成本。统筹推进区域资源优化,以效益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和装置负荷,增产航煤。坚持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提升炼油中副产品、特种油品经营量效,打造高端碳材料产业链。下半年计划加工原油1.30亿吨。在营销及分销方面,本公司将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坚持量价统筹调控资源,持续优化网络布局,大力拓市扩销。加快加气、充换电网络建设,拓展电能运营生态体系,推进氢能交通业务发展,加强非油业务自有品牌建设,打造国内最大的车主出行服务平台,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下半年计划境内成品油经销量8,980万吨。在化工方面,本公司将坚持“基础+高端”,提升化工产业链竞争力。统筹原料资源,多措并举降低原料成本。紧跟市场节奏优化排产运行,保持盈利装置高负荷运行,推进差异化发展。加大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拓展创效空间。创新营销策略,统筹推进战略客户服务和产品定制化开发。下半年计划生产乙烯785万吨。在资本支出方面,综合考虑资源、市场、项目实施进展,公司对年度资本支出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决定下调全年资本支出计划5%左右。下半年,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主要用于济阳、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川西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主要用于广州石化技术改造、茂名炼油转型升级等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主要用于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非油业务等项目;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主要用于茂名、河南乙烯及九江芳烃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主要用于科技研发、数智化等项目建设。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以下讨论与分析应与本半年度报告所列之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同时阅读。以下涉及的部分财务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与本公司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一致。讨论中涉及的产品价格均不含增值税。 1 合并经营业绩 2025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国内汽柴油需求下降, 化工毛利低迷。公司全面统筹生产经营一体化和区域优化、全力拓市扩销、深化挖潜增效,多措并举应对市场变化,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14,091亿元,同比降低 10.6%;经营收益为人民币334亿元,同比降低 34.5%。 (1) 营业收入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804亿元, 同比降低10.7%。主要归因于石油石化产品价格以及成品油等产品销量下降。注:天然气为公司外销天然气,包括勘探及开发板块和营销及分销板块销售的天然气、LNG等。本公司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司炼油、化工及车用天然气销售业务,其余外销给其他客户。2025年上半年,外销原油、天然气及其他上游产品营业收入为人民币829亿元(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5.9%),同比降低10.6%,主要归因于原油价格及外销量下降。本公司炼油事业部和营销及分销事业部对外销售石油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及其他精炼石油产品)实现的对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8,079亿元(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57.3%),同比降低12.2%,主要归因于成品油等产品量价同比下降。汽油、柴油及煤油的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690亿元(占石油产品销售收入的82.8%),同比降低13.1%;其他精炼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389亿元(占石油产品销售收入的17.2%),同比降低7.7%。本公司化工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965亿元(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13.9%),同比降低3.7%。主要归因于多数化工产品价格同比下降。 (2) 经营费用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经营费用为人民币13,756亿元,同比降低 9.8%,主要归因于原油、成品油外购成本降低。经营费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采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为人民币11,184亿元,同比降低10.8%,占总经营费用的81.3%。其中:●采购原油费用为人民币3,913亿元,同比降低16.4%。上半年外购原油加工量为10,968万吨(未包括来料加工原油量),同比降低6.0%;外购原油平均单位加工成本为人民币3,983元/吨,同比降低10.4%。●采购成品油费用为人民币1,836亿元,同比降低11.9%,主要归因于市场需求疲软,外购成品油规模下降及成品油价格随原油价格同比下降。●贸易采购费用为人民币2,673亿元,同比降低12.3%,主要归因于原油、成品油贸易采购价格下降。●其他采购费用为人民币2,762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259亿元,同比降低2.3%,主要归因于公司持续加大非生产性支出管控力度,销售及管理性费用有所降低。折旧、折耗及摊销为人民币612亿元,同比增长2.9%,主要归因于新投用资产增加。勘探费用为人民币56亿元,同比增长24.3%,主要归因于公司加大页岩油、超深层油气等资源勘探力度。职工费用为人民币494亿元,同比降低1.7%。所得税以外的税金为人民币1,234亿元,同比降低7.0%,主要归因于公司成品油产量减少导致消费税同比减少人民币63亿元;油价同比下降,石油特别收益金及资源税同比减少人民币26亿元。其他收入净额为人民币81亿元,同比增长235.1%,主要归因于商品类衍生工具套保业务收益增加。 (3) 经营收益 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334亿元,同比降低34.5%。 主要归因于原油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库存减利,境内汽柴油销量和价差下行,以及航煤、芳烃等产品毛利下降。 于扬巴、中沙等部分化工联合营企业停工检修影响。 (5) 除税前利润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除税前利润为人民币311亿元,同比降低 40.5%。 (6) 所得税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所得税为人民币52亿元,同比降低47.6%。 (7) 非控股股东应占利润 2025年上半年非控股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22亿元,同比降低 59.4%。 (8) 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238亿元,同比 降低35.9%。 2 分事业部经营业绩 本公司将经营活动分为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炼油事业部、营销及 分销事业部、化工事业部四个事业部和本部及其他。除非文中另有所指,本节讨论的财务数据并未抵销事业部之间的交易,且各事业部的经营收入数据包括各事业部的其他经营收入。注: 包含其他经营收入。 (1)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 司炼油、化工及车用天然气销售业务,绝大部分天然气及少部分原油外销其他客户。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1,447亿元,同比降低5.9%,主要归因于原油及天然气产品价格下降。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销售原油1,725万吨,同比降低1.2%;销售天然气1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9%;销售气化LNG51.7亿立方米,同比降低39.5%;销售液态LNG193.4万吨,同比增长61.8%。原油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415元/吨,同比降低12.9%;自产天然气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830元/千立方米,同比降低3.4%;气化LNG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354元/千立方米,同比降低0.7%;液态LNG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811元/吨,同比增长1.7%。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经营费用为人民币1,210亿元,同比降低2.9%。主要归因于石油特别收益金、资源税等税金同比减少人民币29亿元;LNG采购成本同比减少人民币27亿元;折旧、折耗及摊销同比增加人民币12亿元;勘探费用同比增加人民币11亿元。2025年上半年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为人民币718.0元/吨,同比降低4.7%。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推动增储上产降本,加快重点油气产能建设,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创效,但受油价下降影响,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236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55亿元,同比降低18.9%。 (2) 炼油事业部 炼油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第三方及勘探及开发事业部购入原油,并 将原油加工成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内部销售给营销及分销事业部,部分化工原料油内部销售给化工事业部,其他精炼石油产品由炼油事业部外销给国内外客户。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6,583亿元,同比降低12.2%。主要归因于原油加工量下降以及成品油等产品价格同比下降。降低10.5%,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36.5%。2025年上半年柴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492亿元,同比降低22.9%,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22.7%。2025年上半年煤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92亿元,同比降低12.5%,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9.0%。2025年上半年化工原料类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03亿元,同比降低1.3%,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13.7%。2025年上半年除汽油、柴油、煤油、化工原料类以外的其他精炼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176亿元,同比降低7.0%,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17.9%。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的经营费用为人民币6,548亿元,同比降低11.8%。主要归因于原油及原料油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025年上半年加工原油及原料油的平均成本为人民币4,077元/吨,同比降低10.1%;加工原油及原料油12,094万吨(未包括来料加工原油量),同比降低5.5%。2025年上半年加工原油及原料油总成本为人民币4,931亿元,同比降低15.0%,占该事业部经营费用的75.3%,同比降低2.8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炼油毛利为人民币315元/吨,同比减少人民币1元/吨,同比降低0.3%。主要归因于原油价格下跌导致库存减利,同时液化气等炼油副产品毛利好转。2025年上半年炼油单位现金操作成本(经营费用减去原油及原料油加工成本、折旧及摊销、所得税以外税金以及其他业务支出等调整,除以原油及原料油加工量)为人民币206.5元/吨,同比增长5.7%。主要归因于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导致部分固定成本无法有效摊薄,以及上半年部分企业集中检修影响。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坚持产销一体协同优化,统筹原油采购节奏,紧贴市场全力做大有效益的加工量、优化成品油收率,增产高端碳材料、液化气等高附加值产品,但受油价连续下行带来库存大幅减利影响,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35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36亿元,同比降低50.4%。 (3) 营销及分销事业部 营销及分销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 品,向用户批发、直接销售和通过该事业部零售分销网络零售、分销石油产品及提供相关的服务,销售便利店商品、新能源产品及提供相关的服务。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7,526亿元,同比降低12.8%,主要归因于成品油消费下降,以及成品油价格随原油价格下降。其中:汽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750亿元,同比降低11.1%;柴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324亿元,同比降低14.5%;煤油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21亿元,同比降低20.0%;车用天然气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75亿元,同比增长53.9%。人民币1,042亿元,同比降低12.3%。主要归因于成品油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吨油现金销售费用(经营费用减去商品采购费用、所得税以外税金、折旧及摊销,除以销售量)为人民币186.4元/吨,同比增长0.8%,主要归因于汽柴油消费下降,油品总经营量下降。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非油业务利润为人民币30.9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4.5亿元,增长17.0%,其中,便利店商品及服务利润为人民29.3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5亿元。同时,充电业务服务费为人民币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大力拓市扩销,积极拓展易捷服务、充换电、车用天然气等业务,但受油价下行带来库存减利以及国内替代能源加速发展影响,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80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67亿元,同比降低45.7%。 (4) 化工事业部 化工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品作为 原料,生产、营销及分销石化和无机化工产品。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2,419亿元,同比下降6.0%。主要归因于国际油价下行,产品均价同比下跌9.6%。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主要六大类产品(基本有机化工品、合成树脂、合纤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311亿元,同比下降3.2%,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95.5%。5.5%。主要归因于石脑油、煤炭等采购价格下降。2025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紧跟市场变化,调控产品结构、优化装置运行,推进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密切产业链协同和产销研用协同,实施精细化营销,但受产能集中释放、芳烃等产品盈利下滑、装置集中检修等因素影响,经营亏损人民币42亿元,同比增亏人民币11亿元。 (5) 本部及其他 本部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附属公司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及本公司 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总部管理活动。2025年上半年本部及其他的经营收入为人民币 6,630亿元,同比下降16.8%,主要归因于原油、成品油等贸易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025年上半年本部及其他的经营费用为人民币 6,613亿元,同比下降16.5%。2025年上半年本部及其他的经营收益为人民币16亿元。3 资产、负债、权益及现金流量本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活动、短期及长期借贷,而资金主要用途为经营支出、资本开支及偿还短期和长期借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