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维高新(60006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等内外部风险与挑战,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干部职工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指导方针,认真落实公司二十届三次职代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改革、着力提质增效、深入挖潜降本,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30亿元,同比减少 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70亿元,同比增长8.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增长27.27%。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聚焦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 一是开满开足跑出发展加速度。公司围绕“开满开足,开出水平”,从多维度发力,持续提升生产效能。在生产环节,不断优化工艺流程,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工厂建设,有效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确保生产线高效、稳定运行。各生产单位积极响应,以“开年就开跑、起步就冲刺”的劲头,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质量检测,每一个环节都精打细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能最大化。报告期内,主产品PVA 、高强高模PVA纤维、PVA光学薄膜、PVB树脂及胶片、VAE乳液及胶粉、聚酯切片等多个产品的产量实现了增长,其中高强高模PVA纤维、PVA光学薄膜、PVB胶片、聚酯切片的产量增幅均达到 15%以上,为公司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挖潜降本激活资源利用新效能。公司从生产经营各环节入手,在提产、降本、拓销、挖潜上多点发力。蒙维科技实施有机厂回收工序二期水解床工艺流程优化改造,PVA单位蒸汽消耗下降1吨多;广西皖维自行完成有机厂醇解Ⅱ列技改项目,节约费用 50万元;大维分厂改造芒硝回用系统,芒硝回用率达到90%以上;有机分厂深度优化精馏塔工艺,VAC生产成本降低127元/吨;PVB分厂二期产线革新提产,日均产量增长17%;聚酯分厂粗乙二醇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VAE分厂利用其他单位使用的原材料包装物作为产品包装桶,精打细算降本增效。公司还继续开展“经济运行”工作,全年实施“经济运行”项目67个,降低成本费用2,982.23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9.05%。三是经营管控赋能市场营销蓬勃活力。科学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早谋划早部署,召开营销专题新春第一会,全面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研究全年营销重点工作举措。坚持召开每周三 “经济半小时”会议制度,测算主产品成本、售价、边际利润等指标,统筹公司“三地”产量、销量、价格、市场分布。建立以利润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和月度“赛马”活动,各单位亮出“利润、产销、营收、费用”指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极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报告期内,公司列入年度预算的12种主要产品中,产销量同比增加的有7种,其中胶粉产销量双双突破5.8万吨,聚酯切片产销量双双突破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公司各类产品出口创汇2.42亿美元,同比增长9.01%。 (二)聚焦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 一是激活科技创新“新引擎”。全年研发费用投入4.3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47%,投入强度达6.3%,继续保持省属企业前列。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副总”“技术副厂长”机制,从中国科大选聘两位教授担任皖维高新科技副总,选拔三位科技骨干担任生产分厂技术副厂长,推动基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遴选“薄型化PVA光学薄膜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开发”“汽车级和功能化PVB胶片加工技术研究”等2个原创技术攻关项目,开展中长周期考核激励。制定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二是技术革新积蓄发展动力源。运用专有技术在本部建设年产20万吨VAC装置,集成运用新技术建成年产6万吨乙烯法特种PVA树脂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提高PVA生产线的技术装备、能效环保、本质安全和产品品质;PVA光学薄膜固化生产工艺,实现稳定量产满销;PVB树脂完成多款电子陶瓷级、高端油墨级PVB粘合剂的对标开发;PVB胶片开发出不同规格光伏产品,售往下游光伏组件企业;汽车级PVB胶片达到批量使用要求,成功导入汽车安全玻璃企业应用;无苯、无醛VAE乳液进入高端市场;消泡型、憎水型胶粉获客户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被授予“2024年度未来材料产业之星上市公司”奖,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方案获全国“A+”最高等次,并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两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三是构建数字技术“新场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PVB分厂数智化云平台、生产集控调度中心、供应链平台、合肥巢湖化工园区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推动设备驱动向流程驱动转变,现场控制向数据协同转变,促进了公司生产可视化控制,实现了管控的信息化协同。开展基于数据驱动与控制机理融合的化工过程管控技术研究,突破化工过程大滞后、强耦合、强干扰控制难题,实现多目标协同优化控制。四是跑出成果转化“加速度”。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建立PVA材料领域关键难点技术清单23项,实际完成20项,基本完成3项,成功开发了最大幅宽3.4米的薄型PVA光学薄膜,电子信息陶瓷MLCC用PVB树脂,汽车级PVB隔音隔热胶片等产品。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继PVA光学薄膜用大尺寸超镜面流延辊筒、VAE乳液用高压聚合反应釜国产化之后,对挤出机、全自动收卷机等 PVA光学膜生产线重大装备进行国产化研制,实现节约投资和核心装备自主可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全年申请专利80件,其中发明专利 46件;省认定新产品 9项;制定国家标准 1项;高质量发明专利获省专利金奖 1项、省专利优秀奖1项。 (三)聚焦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格局焕新 一是精准布局,构建多元产业格局。围绕自身核心优势,聚焦化工、新材料、化纤等领域,精心谋划一系列重大项目。在化工板块,投资建成6万吨乙烯法特种PVA树脂升级改造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工艺,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满足下游高端制造业对原材料的严苛要求。积极抢抓精甲酯应用领域扩大的机遇,实施蒙维科技和广西皖维的精甲酯技改项目,有效提升精甲酯产能,投产即见效,产品产销两旺。在新材料领域,投资建成6万吨VAE乳液(二期)项目,进一步满足市场及自身对高端乳液的需求。大力推进年产2000万平方米PVA光学薄膜、2万吨高端汽车级PVB胶片及2万吨多功能PVB树脂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二季度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将填补高端产品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子信息及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提供关键材料支持。在化纤领域,也通过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从基础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生态,构建起多元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强化管理,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坚持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狠抓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用“绣花”功夫管控好品质,用“钉钉子”精神抓好进度,切实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三是产业筑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坚持项目为王,以产助销、以销促产,实现项目建设与市场营销的同频共振。加强与国内重点行业客户的战略合作,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深入融入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出口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四)聚焦改革变革,高质量发展活力强劲 一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聚焦全年完成 70%改革目标任务,结合省国资委重点任务量化考核指标和改革重点目标任务,提出了111条考核指标,实行挂图作战、调度督导、销号管理,改革任务完成率达72.4%。作为改革先进单位参加国务院国资委4月2日在南京召开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调研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二是国企改革专项工程走深走实。抓好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专项行动,深耕PVA主业,不断做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深入推进“科改示范行动”,在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3月份,公司第三次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标杆”企业。三是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实施第二轮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两书一协议”。落实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全年公开竞聘上岗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11人,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7人。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各单位进行新一轮定岗定编,加大岗位整合力度,全年岗位优化、末等淘汰和不胜任退出238人次。推进全员绩效考核,做实做细“一人一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严格落实《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不断完善子公司治理结构,配齐建强所属企业董事会,子公司董事会应建尽建,且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 (五)聚焦安全固本,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协同推进安全环保能力提升。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管理固本强基、效能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事故隐患数据库,实行动态清单制管理,推动照单逐条整改销号。落实清洁生产要求,加强源头管控,提升前端治理与资源有效利用水平。本部有机分厂采用乙烯法工艺路线替代电石乙炔法路线,全面提高PVA生产线的技术装备、能效环保和本质安全。实施本部水泥分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项目,利用高温低尘SCR技术有效降低氨氧化物排放。实施污水处理场系统优化及中水回用技术改造,确保总排放口稳定达标。公司连续5年获评环境诚信企业,并荣获合肥市首批“无废工厂”企业称号。二是严控应收应付账款。开展应收应付款清欠工作,强化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实时掌握应收账款信息,防范坏账风险;定期排查公司应付账款明细,特别是涉及中小企业的应付账款,规范审批流程,防范合同违约风险。三是加强合规与风控管理。完善合规、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劳动用工合规管理指引》《招标投标合规管理指引》等制度,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开展经济合同、贸易业务、境外佣金、预付款和信用额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定人、定时、定措施,形成合规管理闭环。开展合规管理提升行动中期评估,重点对招投标、财务领域合规体系的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性、符合性、适当性、有效性审查。四是强化审计监督。加强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内控流程操作的符合性审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强化审查问题的整改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