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生物(68813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和行业形势以及同期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8亿元,其中生命科学板块收入5.99亿元、医疗创新板块收入5.89亿元,主要受报告期内以下因素驱动: 1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超预期,国内市场短期承压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国际局势在关税战博弈中变得更加动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加速欧洲、亚太等区域的本土化进程。目前,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其中17个国家建立起本地化运营体系;经初步市场调查统计,公司三大低温产品线在25个国家市场份额居首位。上半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4.27亿、同比增幅30.17%的增长,第二季度海外收入规模与增速均创2023年以来单季新高。 受外部环境影响,上半年国内市场表现承压。但低温存储和血液技术产业的市场份额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实验室解决方案和智慧用药产业的多类产品跃居国内份额第一、国产品牌份额第一或实现重大突破,公司场景方案优势和数智平台优势凸显。上半年,公司实现国内收入7.61亿元,同比下滑低双位数,随着行业的回暖和国产化率的逐步提升,叠加AI驱动下的业务新增长极,短期承压不改中长期向好态势。 2 新产业持续释放增长动能,低温存储产业在波动中渐进走出底部 上半年公司实验室解决方案、智慧用药、血液技术等产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整体来看新产业占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7%,同比实现7.27%的增长。根据国内各主要招标网公开数据和第三方招标数据统计,公司血浆采集方案市占率超过50%,自动化用药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三,科研仪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突破,其中总有机碳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列国产品牌第一、第二,离心系列上半年份额跻身行业品牌前十,6月生物安全柜跃升至全国第一、培养系列保持国产第一份额。未来,新产业有望随着产品系列化布局持续完善而发展提速。 公司低温存储产业由24年下半年底部向上,25年上半年相对于24年下半年增长16.73%,但受行业波动的影响同比下滑高个位数。公司通过全球化拓展和场景化升级积极应对行业波动,海外低温存储继续发力、实现25个国家细分品类市场领先;国内低温存储份额持续提升、自动化样本场景方案翻番增长。未来,低温存储产业有望随着行业形势的持续好转加速走出底部。 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主要受到上述外部环境、新建产能爬坡和公司主动中长期战略投入等因素综合影响,随着行业景气度回暖和创新品类加速放量,公司整体业绩后续有望得到改善,具体来说: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46.28%,主要系新建工厂产能爬坡对制造费用产生扰动所致;得益于创新驱动下的业务结构升级和产品竞争力提升,公司材料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 除以上因素,净利率端承压还与公司对中长期战略持续投入有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随着创新产品的持续放量,预计25年全年研发费用率与去年相当。 研发投入重点聚焦于新产品突破与新技术布局,通过加大AI技术底座建设、升级“四横四纵”开放创新体系,支持10类产品方案实现首发或首创;通过开放生态共创,落地天津、广州两个研发中心,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构建更高壁垒。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3.41个百分点,上半年国内加速新营销升级和AI销售赋能、上线京东慧采平台,海外新搭建日本、巴西等5地本地化运营体系,公司正逐步构建起跨区域、跨渠道、跨品类的直面用户市场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基石、以场景方案为核心、以全球化布局为引擎,逐步构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持续释放长期增长的新动能,具体来说: 一、以技术为基:发力AI,“四横四纵”筑牢创新平台 基于所处行业“大市场、小细分、多产品、多应用”的特点,公司技术平台进一步升级为“四横四纵”开放式研发创新体系。基于AI、自动化、智能化和材料等4大通用技术平台,和制冷、环境控制、分选分离、生物应用等4大垂直技术平台,以跨技术成果、跨技术平台的交叉融合支撑公司产业布局演进,以“技术平台×产品矩阵×应用场景”的乘数效应加速技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强化AI底座,以“大模型-智能体-AI终端”的多层次架构,探索AI科技体系与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场景深度融合的产业新范式。公司基于高质量数据集打造的盈康大脑基础大模型,聚焦低温、实验室、院内用药、血液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催生出高度专业化、场景化的智能体,目前已经形成实验室安全智能体、实验助手智能体、补药智能体、细胞培养智能体等17个智能体集群;并依托用药自动化解决方案、样本库解决方案、全自动细胞培养工作站等13个高度数智自动化的软硬件体系,让AI真正融入用户的医疗决策和科研实验中,形成“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学习”的闭环,实现数据、设备和场景的高效协同。 在人工智能底座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四横四纵平台加强联动,驱动研发效率提升、技术成果产出加快和产品创新提速。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39%;公司新品研发周期同比缩短6%,发明专利累计获得数同比增长48%,累计32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地方团体等标准64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5项,上半年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具体进展如下:1、低温技术保持代际引领。公司是国内唯一全面掌握自复叠制冷技术、多重复叠制冷技术、无极深绿制冷控制技术等生物医疗低温核心技术体系的企业。报告期内核心技术继续全面领跑,无极系列单点温控精度达±0.1℃,极致稳定超出行业标准水平30倍;变频双系统系列获国内首个全球权威环保ACT认证,超级节能系列蝉联全球能效顶级认证“美国能源之星”第一;低温存储类设备获全球首张MDR证书;程序降温仪等3类产品获行业首张医疗器械证书。 在AI融合方面,针对生物样本库管理场景初步搭建IncGPT-Biobank模型,围绕样本“存-取-用”全场景,构建智能控温、动态盘点、智能备份等智能体,盘点效率提升80%,存取效率提升50%;探索构建深度适配样本库场景的智能中枢,驱动“样本库→课题设计→样本选择→样本质量体系建设”自迭代,提升用户研究效率。 2、多维技术平台加速创新裂变。基于公司完整的环境控制、分离分选等技术平台,高技术复用率支持科研仪器、智慧用药、血液技术等新兴产品系列快速迭代。环境控制技术平台支撑生物培养系列实现静态培养、动态培养、全自动培养三大阶段的产品裂变,非平衡式温湿度控制技术、磁力直驱振荡技术等7项技术行业领先,上半年推出振动“0”位移的振荡培养箱。分离分选技术平台升级杯式血浆单采技术,血浆秤精度可达±1g,采集血浆成品的误差≤3g,精准度大幅领先行业;发布超纯水系统补齐实验室必选方案的关键环节。材料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并取得药械组合III类产品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注册证,不仅填补了公司在全血采集场景的空白,还标志着公司血液全场景数智化方案从“末端防护”向“全流程保障”迈进;自动化技术平台通过高速运动控制技术和多机械手仿生控制技术迭代,使药物抓取速度提升25%、药物抓取精准度提升10倍。 在AI融合方面,公司自研深度适配实验室场景的AI科研服务大模型,自主开发智能安全、实验助手、智能调度、细胞培养等智能体,致力于解放科研人力、降低人为误差,同时提升实验的通量、速度和可重复性;当前智能安全智能体可识别涵盖58种场景的30类高危行为。公司搭建适配药房自动化场景的IncGPT-Med模型,构建药房库管、自动补药、药物识别、合理用药、智能分拣等智能体,减少了大量手工操作和人工核对,并进一步探索AI辅助合理用药和AI药品周转管理,发药效率提升10%-15%。 3、生态共创探索未来新增长极。公司打通“基础研究-场景应用-产业转化”全链条,报告期内成立广州研发中心,联合南方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高精度复杂样本前处理技术体系;依托天津血研所落地天津研发中心,对多项冷冻保护技术进行攻关,共同探索细胞治疗服务方案。 二、以场景为核:方案矩阵再升级,产业发展动能充沛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用户需求深度挖掘,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驱动场景解决方案的创新迭代,实现10类产品方案首发或首创。 1、低温存储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低温存储场景方案聚焦“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创新拓展,屡获用户认可。即刻读取、自动盘点的最小型自动化样本库“爱德蒙”系列落地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学府;全球首创柔性拓展的第四代生物样本库“方舟系列”落地北京昌平实验室等近10家机构;覆盖-196℃至-20℃多温域、高通量的全场景无人值守样本库解决方案落地广州国家实验室;智慧血液解决方案落地北京、宁波等地;智慧疫苗解决方案落地贵阳、厦门、台州等地区疫苗接种点。 2、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实验室场景解决方案围绕“全矩阵”方向继续突破,并积极拥抱AI技术变革。 首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标准化分离分装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采用AI算法实时监测溶血指数、分层界面,利用液面探测+图像分割技术精准分离,显著提升PBMC回收率和细胞存活率,改变用户手工分离低效痛点,重塑了体液样本全流程处理标准;迭代自动化细胞培养工作站场景方案,融合计算机自学习网络模型和判定标准,量化输出培养状态数据,实现细胞培养生长状态实时可控和精准判断,可使细胞批次间差异性波动下降54个百分点,报告期内落地海南、内蒙古等地用户。 3、智慧用药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用药场景方案围绕“用药最后一公里”持续迭代。聚焦贴签、质检等用药核心环节,推出敷贴式贴签机、全自动药瓶粉碎机、药房视检机等产品方案,实现从贴签效率到药物取用安全保障的场景方案升级。细胞毒性药物全自动配液机器人落地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分包核对一体机落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上半年智慧用药方案新进入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等60多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医疗机构已突破300家;海外市场获得突破,增添了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4、血液技术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血浆采集业务聚焦数智化升级发力,破局耗材新品类。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获得国家药监局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集成献血前采样、主管易折二通及针刺保护装置,提升操作便捷性与医护人员安全性,并探索构建从耗材切入血液智能化管理的全流程生态闭环,推出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采用独特的切面机身设计,搭配独立双份操作系统,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进一步丰富公司血液成分制备场景方案。 内生和外延的双轮驱动,不仅实现了低温存储和实验室解决方案的补强和延伸,还形成了智慧用药和血液技术两大产业平台,重塑公司产业发展新格局。报告期内,海尔生物基于“同心圆”整合体系持续提升已并购公司价值,2024年公司并购子公司的资本回报率整体达双位数。接下来,公司将秉持战略导向、价值创造的原则,加大投资并购力度,除了积极寻找优质标的补强现有产业和扩大业务边界之外,公司将会更加积极地把握产业周期机遇,在高潜力赛道加快布局,驱动规模与竞争力的共同跃升,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三、全球化引擎:强化直面用户能力,夯实全球市场竞争力根基 1.国内市场 报告期内,国内市场着力打造以用户场景化需求为核心的洞察-交互-满足引擎,扩大用户覆盖与触达,提升机会获取和转化效能;夯实场景方案能力,增强用户服务的深度和黏度。上半年,公司以AI驱动商机智能体升级,搭建从商机漏入、用户交付到持续交互可视化全链路平台,赋能用户精准触达;上线政采云、京东慧采等数智化商业采购平台,探索与用户零距离互动的数字营销新模式;通过国门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微生物菌(毒)种数智安全管理创新论坛等近50场专家会议,极大拓展了行业影响力渠道与生态合作网络。更进一步,公司紧跟用户需求的变化——从传统单品向场景方案转变,以多产品线和耗材服务不断放大用户价值,报告期内交付完成的广州国家实验室项目涵盖公司生物样本库和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彰显了公司在高等级生物安全领域的场景方案实力;上半年国内场景方案类业务的单用户价值达百万级。 尽管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国内市场上半年收入7.61亿元、同比下降14.64%,但直面用户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公司低温业务市场份额全线提升、新产业多品类国内领跑趋势渐成。根据国内各主要招标网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7月,公司超低温/低温、恒温系列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同比分别提升3个和6个百分点,行业领先优势持续凸显;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或公开数据平台统计,上半年,离心机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品牌前十,总有机碳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继续保持国产第一和第二份额,血浆采集方案市场份额超过50%,自动化用药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三;此外,公司部分产品方案影响力在6月再创新高,安全柜系列取得市场份额第一,培养系列实现国产品牌行业引领。 2.海外市场 公司深化海外“一国一策”本土化策略。在优势市场,聚焦英欧等高价值区域,深化本地化企划、营销、仓储、服务布局,打造高端品牌阵地,提升全球竞争力;在新兴市场,重点布局高潜力头部区域,着力建设本地化运营体系,实现产品策略与市场策略的本地化深度融合。报告期内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超低温保存箱、药品恒温箱、太阳能疫苗冷藏箱等3大产线在25个国家实现份额领跑,欧洲、亚太等区域保持高双位数增长。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30.17%,第二季度同比增长56.67%。 报告期内,从“走出去”的产品出口到“走进去”的本地化创新和本地化运营,帮助公司聚焦区域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精准服务,本地化成果斐然。在产品准入方面,上半年新增16个型号获得境外认证累计认证型号近400个,10余类产品完成除欧美外8国的本地化注册认证,加速新兴市场布局。在本地化运营体系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日本、巴西等5地本地化平台,目前已在英国、美国、新加坡、阿联酋等17个国家搭建本地化运营体系。基于本地化产品和本地化运营,公司正从存储向全场景方案持续跨越,新加坡、越南等国家首次实现高校、医疗、制药全渠道覆盖;恒温、低温和生物安全柜系列方案进入南非TOP3实验室;离心机进驻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顶级学府;培养箱、安全柜、超低温系列方案首次进入韩国制药企业;智慧疫苗解决方案落地阿塞拜疆医疗机构。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