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先导(68822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场态势活跃,客户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公司积极推进与全球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协作关系,依托境内外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持续优化国际市场策略,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更高效的业务运营。与此同时,公司聚焦研发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积极探索各核心技术平台研发项目的商业化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01.21万元,同比增长16.58%;实现利润总额5,676.77万元,同比增长644.1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004.20万元,同比增长390.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91.19万元,同比增长2,517.6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060.68万元,同比增长51.48%。 报告期内,公司各技术平台商业项目与研究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及毛利率同步提升,本期利润实现显著增厚。首先,DEL板块作为公司的基石业务,实现收入10,219.01万元,同比增长40.45%,增速明显,主要系今年以来,面对不同客户的市场需求,公司的DEL相关的定制库和筛选业务更加灵活和多元化,尤其是DEL库定制在2025年上半年多样性导向定制库进展强势,收入明显增加。其次,来自FBDD/SBDD板块的收入6,523.89万元,同比增长4.15%,主要系公司英国子公司 Vernalis在本期确认里程碑收入,进一步巩固了FBDD/SBDD平台的稳步发展。同时,OBT板块在持续拓展传统核苷单体合成业务的同时,借助递送分子相关服务,实现了小核酸一站式项目的商业转化。TPD板块在2025年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启动基于PROTAC技术的新项目合作。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主设计并搭建的自动化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高效运转,由此带来ChemSer板块收入同比增长94.17%。具体各板块业务情况详见“第三节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880.8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2.69%,同比减少3.09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母公司持续稳步推进技术平台升级和自研管线研发进度,研发投入同比有所增长;与此同时,英国子公司Vernalis基于商业化战略考量,主动调整研发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商业项目,研发投入同比下降。通过上述结构性调整,集团在保持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整体研发费用同比小幅下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成都先导的DEL库在继续丰富经典杂环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同时,将库类型扩展到共价化合物库、蛋白降解化合物库、分子片段化合物库、、线性多肽库和环状多肽库等,为追踪创新药前沿研究的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独特的新分子实体。成都先导已建成完成超过500亿的具有多样性的环肽DEL库的设计,以及超过1,500亿线性肽类分子库,为快速发现大环化合物和肽类化合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成都先导在环肽DEL库的筛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筛选出与目标靶点匹配的环肽苗头化合物配体外,还完成了多个针对递送系统的环肽分子筛选。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针对分子胶(MolecularGlue)这类特定分子形态的关键DEL库的设计和合成,拓展成都先导自有特殊E3配体DEL库,并新增基于分子胶(MolecularGlue)技术的筛选项目,进一步拓宽了药物筛选技术的应用场景。同时,报告期内成都先导联合普渡大学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用于药物发现》著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与结构基因组学联盟(StructuralGenomicsConsortium,以下简称“SGC”)合作,积极参与“Target2035”计划。并且在2025年7月,SGC宣布,成都先导作为核心合作方,参与制定的“Target2035Phase2Roadmap”登上《NatureReviewsChemistry》,这些均是对成都先导DEL技术领导地位的认可。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递送系统研发,系统梳理核酸及核素递送关键靶点,同步推进靶向递送的DEL库构建及多个靶点的筛选。在TPD等新型机制研究上,报告期内公司独有的TRIM21配体完成分子胶机制验证,以独特的降解机制展示了特异性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两篇相关的学术文章的发表引起业界关注。报告期内,自研管线HG146实体瘤(ACC)入组顺利,按计划推进Ⅱ期临床中,HG146其他适应症的开发正在推进中。同时,公司其他自研管线亦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DEL+AI/ML在新药发现与优化方面的项目研发及能力建设(“HAILO”平台),报告期内在平台建设、模型迭代和管线推进几个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1、模型与数据:依托DEL海量筛选及自动化实验平台产生的多维度数据,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活性预测模型,并同步构建适配高通量化学平台的分子生成模型;2、高通量化学平台:基于上述模型,快速完成以TRIM21、CRBN为E3配体的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 3、高通量生物平台: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与自动化试行;4、项目管线:新增两个自研项目已经依托HAILO平台启动首轮DMTA循环并找到先导化合物进入评价环节和下一轮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已基本完成地下室结构,工程整体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初步建立以国际国内规则为参照的ESG工作体系,完成公司首份ESG中英文报告编制及发布。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