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电气(30003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锂电负极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处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关键材料领域,终端市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消费数码市场等,终端市场的发展造就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在“双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断提升且价格下探、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海外市场方面,由于补贴退坡、经济不景气、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等原因,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面临短期内需求放缓的局面。根据EVTank统计数据,欧洲和美国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89.0万辆和157.3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2.0%和7.2%。但是,在欧洲碳排放政策目标考核以及全球电动车新车型投放节奏提速的背景下,有望拉动海外新能源汽车需求。因此,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根据EVTank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70.5%。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稳步增长,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2024年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1051.2GWh,同比增长21.5%。 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储能市场来看,2024年储能产业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多元化储能技术应用协同发展,新技术、新趋势、新业态层出不穷。但同时也面临竞争加剧,产业链加速重构的风险。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功率/能量规模分别为78.3GW/184.2GWh,同比分别增长126.5%/147.5%。支持政策方面,2024年我国储能领域政策密集出台,共发布770项与储能直接或间接相关政策。其中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重要程度和价值定位提升至更高层面。海外方面,美国配储刚性需求叠加ITC补贴的效果明显,新兴市场多点爆发,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EVTank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69.8 GWh,同比增长64.9%,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45.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3.5%,占比进一步提升。EVTank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550.0GWh。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消费数码市场来看,202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延续、创新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消费电子产品进入增长复苏阶段。AI大模型等新一轮技术创新进程的加速以及政策监管的刺激带动了消费电池的需求增长。根据分析机构Canalys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2.2亿部,在连续两年下滑后出现反弹,同比增长7%。新兴消费电子方面,智能可穿戴设备、电动工具、低空经济等领域创新活跃、辐射广泛,增长潜力较大。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小软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59.6亿只,同比增长8.6%,结束了连续两年同比下滑的趋势。综上,2024年,锂电行业在经历调整后企稳回升,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需求维持强劲增长,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负极材料行业在上游需求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增长,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11.5万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9%。同时,全球锂电行业呈现出市场集中度高、技术创新加速、产业链整合加强、竞争加剧等特点。中国锂电行业对内经历了产能的快速扩张时期,已经进入到比拼产品力的深层竞争阶段;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对中国锂电企业的贸易与政策风险在逐步增加,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此背景下,内外兼修,既能苦练内功提升产品竞争力,又能结合全球资源禀赋积极进行海外布局的负极材料企业才能突出重围,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磁电装备业务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处于电磁冶金行业和锂电装备行业。其中,电磁冶金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特点为制造厂 商众多,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缩减。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新一轮深度调整阶段。2024年,受市场供需失衡、钢材价格低位、原料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国内钢铁行业面临同质化和“内卷式”恶性竞争、盈利水平下滑等压力。同时,在钢铁行业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趋势增加了对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锂电装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客户门槛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因此,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力推动锂电装备需求的增加。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第三节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产品或业务相关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适用 □不适用产品分类 主要原料 比容量(mAh/g) 循环寿命(次) 充电倍率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销售收入30%以上产品的销售均价较期初变动幅度超过30%的 □适用 不适用注:1、上表所列产能数据为报告期月度有效产能的合计。 2、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产品由于不同项目之间以及同一项目的不同产品之间的技术要求不同,使得单一产品所需要占 用设备的数量和耗用设备的时间差异较大,公司生产线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备选型,使得其具有明显的“柔性生产”功 能。除小部分特殊设备以外,本公司的大部分生产设备均为通用设备,不同产品的产能之间可以随便调配。因此,公司的磁电装备的产能情况无法简单统计而得。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锂电材料 销售量 吨 223,700 141,135 58.50%生产量 吨 228,628 143,513 59.31%库存量 吨 20,703 15,775 31.24%机械制造业 销售量 台套 1,875 1,933 -3.00%生产量 台套 1,876 2,050 -8.49%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锂电材料销售量同比增加58.50%,主要系下游客户需求旺盛,订单增加带来的销售量增长; 锂电材料生产量同比增加59.31%,主要系销售量增长带来的排产增加; 锂电材料库存量同比增加31.24%,主要系2025年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带来的备货增加。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消费电子HED 1.5C石 通过选用优质针状焦、并对 量产-结题 克容量≥355mAh/g 解决现有产品能量密度不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针状焦生焦进行煅烧等前处理,再采用造粒以及公司新开发的脱壳重排技术,进一步提升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 以上、压实密度≥1.75 g/cm3 的问题,增强消费电子领域的竞争力。消费电子HED 3C&6C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采用优质前驱体,通过复合造粒以及公司新开发的包覆技术,解决材料在高压实条件下的锂离子传输问题,研发出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具有高倍率(3C&6C)充电下不析锂特性的石墨负极材料。 量产-结题 具有3C&6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5mAh/g、压实密度≥1.70 g/cm3 产品定位高端快充数码消费类项目,创新性强、市场前景良好。动力常规ED 3C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通过复合造粒并结合公司新开发的包覆技术,以解决平衡容量、快充、循环以及高/低温性能的问题,在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平衡其他各项指标。 量产-结题 具备3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0mAh/g、压实密度≥1.60g/cm3 属于动力类负极产品,创新性强、市场前景良好。动力常规ED 5C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通过优选原料,优化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并结合公司新开发的包覆技术,解决负极材料在较高压实条件下的锂离子扩散速率。 量产-结题 具备5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0mAh/g、压实密度≥1.60g/cm3 属于动力类负极产品,提升充电速度,提高公司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力。动力HED 3C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采用优质前驱体,通过复合造粒以及公司新开发的包覆技术,解决在高压实密度条件下锂离子的高扩散阻抗。 量产-结题 具备3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5mAh/g、压实密度≥1.70g/cm3 属于高端动力类负极产品,创新性强、原料来源广泛,且在客户端进行验证并得到良好反馈,市场前景良好。动力HED 5C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通过优选原料,优化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并结合公司新开发的包覆技术,解决负极材料在高压实条件下锂离子扩散速率的问题,研发出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负极材料。 量产-结题 具备5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5mAh/g、压实密度≥1.65g/cm3 属于高端动力类负极产品,创新性强、市场前景良好。动力非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采用优质前驱体,通过脱壳重排技术、复合造粒等工艺优化,在保证一定快充性能的前提下,解决在高压实密度条件下锂离子的高扩散阻抗以及提高石墨的嵌锂容量,提升能量密度。 量产-结题 克容量≥355mAh/g、压实密度≥1.70g/cm3 属于低成本动力类负极产品,创新性强、市场前景良好、增强低成本领域的竞争力。储能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开发 采用优质前驱体,经过形貌处理、表面修饰、特殊石墨化等独特工艺,在高压实密度条件下,提升锂离子在石墨中嵌锂和脱锂次数,提升循环寿命。 量产-结题 克容量≥340mAh/g、压实密度≥1.55g/cm3、循环寿命≥8000周 属于储能类负极产品,满足长循环储能电池材料的使用需求,增加公司产品多样性,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研究开发 采用供应充足、成本低廉的淀粉类前驱体,通过多段热处理技术以及公司新开发的包覆技术,提高首次库仑效率、长循环寿命和极片压实密度。 达成目标-结题 克容量≥300mAh/g、首次库伦效率≥90%、压实密度≥0.98g/cm3 属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性能好,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磷碳负极产品开发 通过选用红磷与多孔碳作为原料,设计多孔碳限域红磷的复合结构,再采用公司多 小试 容量≥1400mAh/g、首次库伦效率≥90% 属于新种类负极材料,同时具有嵌锂与嵌钠能力,既可以作为锂电负极应用,又可孔碳调控技术、气相沉积技术以及低温包覆技术,解决现有产品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 以作为钠电负极应用,技术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研究开发 采用纳米硅颗粒制备及表面稳定、沉积与包覆技术等,解决硅基负极嵌锂膨胀和表面活性高等行业卡脖子难题,实现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小试-中试 比容量≥2200mAh/g、首次库伦效率≥90% 属于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可以满足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储能用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通过开发石墨烯粉体的液相稳定分散技术,以石墨烯分散液为改性添加剂,提升石墨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快充性能,实现纳米碳材料在储能领域的规模应用。 基础研究 扣电倍率提升≥10% 属于储能类负极产品,在保证高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升快充性能,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消费电子高性价比石墨负极材料开发 采用合适的前驱体,通过复合造粒,开发新型包覆技术,创新工艺,以满足消费电子高性价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使用需求。 小试 具备1-2C快充能力、克容量≥358mAh/g、压实密度≥1.75 g/cm3 属于消费电子负极产品,该产品在满足消费类设备高性能需求的同时,兼具高性价比,助力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6C超充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开发 通过优选原料、开发新型包覆技术,使得负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上具备更好的快充性能。 小试 具备6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0mAh/g 该产品能进一步提升负极材料的动力学性能,以满足极限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的使用需求,市场前景广阔。长循环快充石墨负极材料开发 通过使用优质针状焦原料,配合原料预处理工艺,得到高容量、压实且能兼顾快充性能的前驱体,使用复合造粒技术,开发新型包覆技术,旨在满足对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电的应用需求。 小试 具备3-5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0mAh/g 属于动力快充负极产品,开发能够实现长循环寿命的同时支持快速充电的石墨负极材料,对于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性价比快充石墨负极材料开发 通过挖掘低成本原料,以降低生产成本,采用造粒、包覆及石墨化等先进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研发出一款高性价比动力类石墨负极材料。 小试 具备4C以上快充能力、克容量≥350mAh/g、压实密度≥1.60 g/cm3 属于高性价比快充负极产品,采用新型包覆工艺、创新性强、原料来源广泛,助力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动力非快充360石墨负极材料开发 采用优选针状焦原料,开发新型煅烧、SCX等技术进行处理,再采用造粒、融合、刻蚀、改性和钝化等技术,满足后续电动汽车对续航的要求,提升电动汽车续航能力。 小试 克容量≥360mAh/g、压实密度≥1.80 g/cm3 属于动力非快充负极产品,创新性强,在客户端通过验证,得到良好反馈,市场前景良好。动力非快充350石墨负极材料开发 通过开发优质的低成本原料焦,采用高动力学性能的二次颗粒和高容量高压实的单颗粒进行复配,使用造粒、包覆和石墨化等工艺,研发出性能稳定且成本可控的石墨负极材料。 小试 克容量≥350mAh/g、压实密度≥1.60 g/cm3 属于动力非快充负极产品,在保持成本优势或进一步降低的基础上,开发性能稳定且成本可控的石墨负极材料,有助于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开发 通过原料组分分析优选适合的前驱体,利用缺陷调控技术、杂原子掺杂技术和包覆技术,结合先进的材料表征和电化学分析手段,实现硬 小试 克容量≥330mAh/g,1T压实密度≥1.02 g/cm3,首次库伦效率≥90% 属于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当前钠离子电池仍面临着成本较高、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不足等问题,其性能改善的关键问题碳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孔径的精准调控,开发出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高倍率的硬碳负极材料。 是硬碳负极材料的开发,该产品开发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兆瓦级大功率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开发 开发适用于超薄板材线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大功率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拓展公司感应加热系统应用领域。 产品研制中 开发公司首套兆瓦级大功率高频感应加热电源 拓展公司感应加热系统应用领域,提升公司磁电装备业务盈利能力。大功率可控硅并联中频电源 研发一种新型的可控硅并联电源,能够满足客户对成本效益和性能要求的产品,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公司在感应加热及熔炼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研制成功 开发大功率可控硅并联中频电源 通过研发新的可控硅并联电源,公司将能够提供成本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板坯连铸高密度磁场辊式电磁搅拌装置 开发一种新型的涡流防护系统,延长中间包的使用寿命。 产品研制成功 开发一种新型的涡流防护系统,能够有效克服无功涡流对中间包壳体和感应加热器保护筒的影响。 减少中间包的损耗和维修成本,提高客户生产效率,增强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特钢连铸MEMS+FEMS组合式电磁搅拌对铸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 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中间包感应加热冶金行为,优化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确定结晶器电磁搅拌最佳安装位置,研究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工艺,探索组合式电磁搅拌最佳连铸工艺条件,实现特钢连铸MEMS+FEMS组合式电磁搅拌技术开发,达成MEMS+FEMS组合式电磁搅拌下方坯质量控制的目标。 产品研制成功 达成MEMS+FEMS组合式电磁搅拌下方坯质量控制目标 推动电磁冶金领域的技术创新,增强公司在特钢连铸市场的竞争力,为行业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解决方案。防碰撞装置及C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 针对现有设备的局限性和高能耗问题,研发新型C型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实现可调节过坯间隙,提高对不同板厚规格的适应能力,并减少电能浪费。 产品研制成功 通过控制板坯的温度,确保其在轧制前不会降至脆化温度,提高板坯的塑性,减少裂纹的产生。 显著提高成品钢材的质量,减少废品率,提高板坯连铸的生产效率,减少电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公司在钢铁市场中的竞争力。薄板坯带电磁搅拌装置的扇形段 设计一种新型的薄板坯带电磁搅拌装置的扇形段,目的是解决CSP连铸坯在生产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时出现的质量问题,特别是瓦楞缺陷的问题。 产品研制中 通过新型电磁搅拌装置,预期能够显著提高铸坯的等轴晶比例至50%以上,从而改善无取向硅钢成品的质量。 提升CSP连铸连轧技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别是在生产高端无取向硅钢方面,满足钢铁行业高品质钢的需求。新的技术将带给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体现了公司创新技术水平。智能碳板拼装 实现石墨化炉全自动拼装 产品研制中 提升碳板拼接的精准度,同时降低人工操作风险,增强了设备适应性,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 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费,企业实现了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促进了资本投入的快速回收。石墨化炉智能测温系统 设计智能测温系统,优化工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 产品研制成功 优化送电工艺,有效节省电耗和时间,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生产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同时,降低能耗,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要求。具有涡流隔断的中间包壳保护结构 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在工程应用中,一方面需要提高加热功率快速加热钢液,另一方面又需要抑制中间包壳体、保护筒上的涡流发热。 产品研制成功 设计一种具有涡流隔断的中间包壳保护结构,达到提高中间包壳体和保护筒结构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维护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复合电磁搅拌 开发复合电磁搅拌技术,突破传统电磁搅拌的功能局限,满足钢铁行业对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开发高附加值钢种的需求,推动电磁搅拌技术升级,巩固公司在电磁冶金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产品研制中 通过技术创新(如复合搅拌理论、多场组合设计、六相变频电源设计等),形成核心竞争力,引导电磁冶金行业发展方向。 通过技术突破抢占电磁搅拌升级市场,开拓钢铁企业新需求,扩大市场份额。超大圆坯M+S+F-EMS组合式电磁冶金解决方案 开发“超大圆坯M+S+F组合式电磁冶金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电磁搅拌(M)、电磁制动(S)和电磁流动控制(F)技术,优化超大圆坯的冶金工艺,解决特钢行业在超大圆坯生产中的偏析控制、组织均匀性及成本效率难题,形成覆盖全断面(φ280-φ1300mm)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产品研制中 实现全断面超大圆坯(φ280-φ1300mm)电磁冶金工艺全覆盖,中心质量疏松评级提升1至1.5级。形成可复制的组合式电磁冶金解决方案案例库,为特钢企业提供技术样板。 通过技术领先性和成本优势,巩固在超大圆坯电磁冶金市场的龙头地位,吸引更多特钢企业合作。覆盖全断面解决方案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设备,推动国产化进程。造粒EPC产线创新研发 通过优化反应釜结构、改进工艺流程、提升控制逻辑及降低生产成本,打造一条满足客户需求的高效、稳定、节能的EPC造粒产线。 产品研制中 针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造粒产线的全自动化、稳定性及工艺指标需求,进行0-1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通过全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打造高效、稳定、节能的EPC产线,满足客户对全自动化、高工艺指标和设备稳定性的严格要求。显著提升公司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设备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树立行业技术标杆。超宽厚不锈钢板坯连铸机电磁冶金全面解决方案 针对超宽厚不锈钢板坯连铸工艺需求,提供覆盖全流程的电磁冶金技术样板,解决特钢企业在宽厚板坯生产中的组织均匀性、偏析控制及工艺适配难题,推动电磁冶金技术在不锈钢连铸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产品研制中 完成世界首例超宽厚不锈钢板坯(3100×240mm)的MEMS+SEMS组合式电磁冶金解决方案,实现多模式电搅设计与结晶器兼容性优化。 通过形成可复制的电磁冶金解决方案案例库,抢占超宽厚不锈钢板坯电磁冶金市场主导权,推动国产化设备进口替代。依托标杆项目,快速切入高端不锈钢连铸市场,吸引潜在客户订单。 5、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12.87%,主要为销售增长但回款以票据结算为主,同时供应商以票据结算的比重增加,持有到期的票据贴现减少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93.26%,主要为结构性存款和基金赎回金额增加,项目建设现金支付 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04.44%,主要为增加银行贷款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重大差异的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39,249.34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69.18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额51,818.52万元。主要是由于销售业务回款以票据结算为主,导致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金额较多;另外票据背书转让支付货款非付现金额增加,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较多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2、应收款 项融资 328,200,0 06.53 128,847,217.00 457,047,2 3、权益工 具投资 545,080.3 9 442,181.7 5 102,898.6 4、信托受 益权 312,960.0 0 217,976.6 4 94,983.36 上述合计 687,824,3其他变动为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无重大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公司掉期业务实际损益为59.85万元,期权业务实际损益为0.48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通过开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外汇衍生品交易,提高了公司应对外汇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好地规避和防范了公司所面临的外汇汇率波动风险,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避免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造成不利影响。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外汇衍生品交易的风险分析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可以在汇率发生大幅波动时,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但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市场风险:外汇衍生品交易合约汇率、利率与到期日实际汇率、利率的差异将产生交易损益; 在外汇衍生品的存续期内,每一会计期间将产生重估损益,至到期日重估损益的累计值等于交易损益。 2、流动性风险:若到期日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充足美元资产以完成交割,会导致公司面临流动性风 险。公司将合理依据外汇资产与负债,以保证实施外汇衍生品业务时与公司实际外汇收支相匹配,进而在交割时拥有足额资金供清算,将流动性风险降至最低。 3、履约风险: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对象均为信用良好且已与公司建立长期业务往来的银 行,履约风险低。 4、其他风险:公司在开展上述业务时,如发生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报备及审批,或未准确、及时、完整地执行相关业务,将可能导致交易损失或丧失交易机会。 (二)公司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1、湖南中科星城拟开展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以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为目的,选择结构简单、流 动性强、风险可控的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产品,禁止任何风险投机行为,并只能在授权额度范围内进行,严格控制其交易规模。 2、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授权管理体系,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责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从事上述业务;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并建立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最大限度的规避操作风险的发生。 3、加强对银行账户和资金的管理,严格资金预测、划拨和使用的审批程序。 4、公司财务部将持续跟踪外汇衍生品公开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变动,及时评估外汇衍生品交易的 风险敞口变化情况,不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提示风险并执行应急措施。 5、公司审计部定期对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的规范性、内控机制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已投资衍生品报告 外汇衍生品的公允价值变动以月末银行提供的估值书为准。 期内市场价格或产 品公允价值变动的 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4月27日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19年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2019年11 月20 日 53,28 8.37 52,35 4.72 1,346 9.7 暂时 补充 流动 资 金、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 0 1、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975号)核准,并经贵所同意,本公司由主承销商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104,898,366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5.08元,共计募集资金532,883,699.28元,坐扣承销和保荐费用8,021,585.80元后的募集资金为524,862,113.48元,已由主承销商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1日汇入本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账户。另减除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等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新增外部费用1,314,898.37元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523,547,215.11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由其出具《验资报告》(瑞华验字〔2019〕43030003号)。本公司以前年度已使用募集资金50,607.92万元,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848.60万元; 本报告期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346.97万元,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19.24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51,954.89万元,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867.84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267.67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867.84万元),全部存放于募集资金账户。 2、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根据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93号),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注册申请。根据发行结果,公司本次向11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总数量为81,102,941股,发行价格为27.20元/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205,999,995.20元,扣除本次发行费用人民币24,584,266.63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181,415,728.57元。募集资金到位情况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022年3月18日出具的《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验资报告》(天健验〔2022〕2-6号)审验确认。本公司以前年度已使用募集资金160,707.30万元,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144.05万元; 本报告期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1,783.52万元,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24.90万元,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172,490.82万元,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为168.95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45,819.70万元(包括累计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168.95万元), 其中45,500.00万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剩余319.70万元存放于募集资金账户。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019年11月20日 中科星城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 生产建设 否 6,240.41 6,2423%2022年03月31日 不适用 否 2018年非公开2019年11月20 1.5万吨锂电 生产建设 否 36,11 36,11 1,346.97 35,6 4.5万吨 石墨 化加 工建 设项 目 生产 建设 否 91,1 7 91,1 7 5,46 9.16 66,0 势,但负极行业新增产能大于需求增长,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负极材料产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虽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盈利能力有所增强,但本报告期项目仍未达到预计效益。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公司2020年10月28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部分募投项目实施地点的议案》,公司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的中科星城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原实施地点为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金洲新区泉洲北路。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湖南中科星城负极业务快速发展,原计划实施地点难以满足本募投项目对空间等特定配套环境条件的要求,同时基于公司新能源材料事业部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的需求,充分发挥公司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势和长沙市湘江新区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和人才吸引力度,湖南中科星城租用中科星城科技的办公楼作为该募投项目的新增实施地点,具体地点为长沙市湘江新区泉水路与金菊路交汇处亿达中建智慧科技中心3号栋。除此之外,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以及用途均保持不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 1、公司2019年12月20日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 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合计人民币5,358.18万元。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关于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情况的鉴证报告》(瑞华核字〔2019〕43010004号)。 2、公司2022年4月26日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 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合计人民币59,826.44万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关于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资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情况的鉴证报告》(天健审〔2022〕2-251号)。 3、2023年度,公司在募投项目实施期间存在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建设支出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 换的情形。针对该事项,公司于2024年4月25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2023年度,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等额置换自有资金支付的募投项目建设支出金额为145.16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适用 1、公司2023年4月21日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 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使用不超过人民币30,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 情况 补充流动资金,同意子公司贵州中科星城使用不超过人民币40,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前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截至2024年4月18日,湖南中科星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26,8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全部归还募集资金账户,贵州中科星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30,2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全部归还募集资金账户。 2、公司2024年4月25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 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5,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同意子公司贵州中科星城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9,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前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截至2024年12月31日,湖南中科星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600.00万元,贵州中科星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4,900.00万元。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放于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中。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详见《2024年度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01年5月24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43010072796955X1 注册地址 长沙市宁乡县金洲新区泉洲北路(金洲镇龙桥村)法定代表人 皮涛注册资本 155,388,824.28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电池制造;石墨烯材料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高纯元素及化合物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住房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湖南中科星城 99.9984375%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湖南中科星城 99.9984375%表决权 2、贵州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6年8月10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520690MA6DMHPEXR 注册地址 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法定代表人 皮涛注册资本 1,382,970,608.68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经营范围 经营石墨化加工、来料加工业务;石墨、碳素制品及石墨粉体的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石墨产品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机器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出国家限制的除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素产品,石墨矿产品,碳钎维材料,石墨烯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电子辅助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回收焦炭、碳素制品、石墨材料;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允许的进出口贸易业务。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贵州中科星城 100.00%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贵州中科星城 100.00%表决权 3、湖南中科星城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9年7月17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430100MA4QM4PLXA 经营范围 新材料技术开发服务、咨询、交流服务、转让服务;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材料、电气机械设备、通用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电气技术、特种材料及新产品研发;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咨询及转让;材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机械设备技术咨询;机械设备技术转让;机械设备技术服务;电子技术转让;电子技术服务;房屋租赁;自有厂房租赁。持股比例 100.00%表决权 100.00% 4、湖南中科星城控股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年11月17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430100MA7CR1LD05 经营范围 控股公司服务;新材料技术开发服务、咨询、交流服务、转让服务;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材料、电气机械设备、通用机械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电气技术、特种材料及新产品研发;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咨询及转让;材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电子技术转让;电子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中科星城控股 25.00%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科技拥有中科星城控股 55.00%表决权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控股有限公司增资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公告编号:2021-088))。 5、云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年11月18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530300MA7CTY132F 注册地址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翠峰街道北外环路6号法定代表人 皮涛注册资本 1,000,000,000.00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电池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煤制活性炭及其他煤炭加工;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石墨烯材料销售;电池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控股持有云南中科星城 60.00%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控股拥有云南中科星城 60.00%表决权 6、贵安新区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年12月13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520900MA7E0N507F 注册地址 贵州省贵安新区湖潮乡横二路1号法定代表人 皮涛注册资本 800,000,000.00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 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一般项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 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煤制活性炭及其他煤炭加工;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控股持有贵安新区中科星城 65.00%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控股拥有贵安新区中科星城 65.00%表决权 7、四川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2年07月14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511400MABRFBJX46 注册地址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进修路8号附1号法定代表人 皮涛注册资本 100,000,000.00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经营范围 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煤制活性炭及其他煤炭加工;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 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四川中科星城 100.00%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四川中科星城 100.00%表决权 8、湖南中科星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2年12月22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430124MAC5K63U3P 注册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泉洲北路118号法定代表人 皮涛注册资本 10,000,000.00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经营范围 供应链管理服务;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石油制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石墨烯材料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高纯元素及化合物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国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自主开展法律法规未禁止、未限制的经营活动)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供应链管理公司 100.00%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供应链管理公司 100.00%表决权 9、安徽海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21年12月02日 统一社会信用 代码 91340827MA8NFX2FXD 注册地址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经济开发区望江大道30号法定代表人 黄庆生注册资本 102,050,000.00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 电池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海达新材料51.0044%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海达新材料51.0044%表决权10、石棉县集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日期2015年07月30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1182434567983X2注册地址 石棉县竹马工业园区法定代表人 禹东林注册资本 23,095,701.00元人民币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范围 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锂电池负极材料销售;批发、零售石墨制品、炭素制品、石油焦、煅后焦等原辅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原材料与工序产品及辅料的研发。持股比例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集能新材料 37.50%股权表决权 中科星城科技持有集能新材料 37.50%表决权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 时间 接待 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 对象 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 内容及提供 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 况索引 2024年04 月27 日 梅溪 湖办 公楼 网络平台 线上交流 机构 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华夏基金陈一君,嘉实基金熊昱洲,兴全基金王坚,上投摩根基金陈雁冰,民生加银基金尹涛,中邮基金滕飞,三峡资本韩峰,安信基金吴少飞,博时基金弓琛,大家资产范谦,格林基金王振林,华安基金胥本涛,圆信永丰基金明兴,淳厚基金陈印,光大理财方伟宁,太平资产赵洋,太平洋资产孙凯歌,中再资产程军,上海泉汐投资刘嘉庆,淡水泉投资刘晓雨,光合未来投资陈亮,安信证券郭海龙,申万宏源证券余洋,英大证券王理廷,昊泽致远于航,红犇资本余贤淼等46家机构共51人。 公司2023年度以及202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互动易/300035/投资者关系 2024年05月13日 梅溪湖办公楼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线上参与公司2023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的投资者。 公司2023年度以及2024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互动易/300035/投资者关系 2024年08月30日 梅溪湖办公楼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三峡资本韩峰,东兴基金孙义丽,招商基金张香滢,上银基金杨东朔,国联基金魏征,泉果基金罗开澜,光大理财方伟宁,天风资管周春林,唐之神投资张杨进,领川投资高莉,长江证券邬博华、叶之楠、喻亨一,财通证券程嘉琳、张悦阳,国泰君安牟俊宇,广发证券左净霭,太平洋证券刘强、谭甘露,申万宏源曾子栋,中泰证券朱柏睿,中金公司于寒,中信建投屈文敏,华福电新游宝来,天风电新张童童,华西证券哈成宸22家机构共26人。 公司2024年半年度经营情况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互动易/300035/投资者关系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公司于2024年12月27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具体情况详见公司于2024年12月28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关于第六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 070)。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公司于2025年1月13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议案》,并于2025年1月14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了《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05)。公司为践行“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有关要求和指导思想,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为进一步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举措:一、聚焦双主营业务,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二、持续科技创新,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三、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四、注重投资者回报,实行稳健的分红政策;五、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公司将积极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聚焦主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交流,夯实公司治理,强化规范运作,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回报投资者,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