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利电气(60046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聚焦产品竞争力提升,深耕电力装备高端市场,加大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力度,重点推进绿色能源装备技术研发与服务体系建设,核心产品不断迭代升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实施,公司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989.80万元,同比增加13.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91.47万元,同比减少1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95.16万元,同比减少7.73%。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81,731.46万元,较年初增长1.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8,382.47万元,较年初增长3.32%。 (一)锚定客户需求导向,积极开拓市场 公司紧扣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要求,一方面坚守传统业务,筑牢发展根基;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细分领域市场需求,开辟增长新赛道,实现“稳根基”与“拓新局”双向发力。在内部,公司着力深耕绿色能源装备、智能电气装备、通用机械装备三大产业,构建内部协同机制,加强子公司间互动合作,在成套设备领域整合资源并收获新成果。在外部,公司积极践行“闯市场、跑客户、抢订单”市场行活动,以“天津国企+”深耕行动为切入点,与央企深化战略协同,加速融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国内市场竞争优势。 在电连接产品方面,公司围绕存量市场,持续保持公司在发电、输电、配电、继保等电力系统行业内高端用户份额优势,不断加强重点客户粘性,实现订单增长;锚定客户痛点、难点,对标国外先进产品制定国产替代方案,实现风电用大电流弹片接线端子产品销售额较大幅度增长;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制定“一企一策”的产品销售计划,不断扩大公司电连接产品在北方市场的份额,实现新签订单的增长。 在电线电缆产品方面,公司拓展大品牌客户群体和市场覆盖范围,与多个新领域客户及外资企业开展前期技术交流,奠定合作基础,持续提升公司品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集中优势资源,深化与客户的战略合作,精准把握客户需求脉搏,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抽水蓄能业务订单量的稳步攀升。 在泵产品方面,公司深耕海外市场,与多个国家的客户签订订单。2025年5月,公司完成重点海外项目,实现百余台三螺杆泵组顺利交付,用硬核技术实力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在产品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核心指标上实现全面超越,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成为公司泵产品走向国际舞台的“金名片”。 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方面,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抓住电力建设市场机遇,不断加大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与多家央企和国企开展深度合作,完成印尼、刚果金、澳大利亚、越南、波兰等海外项目,巩固SVC、SVG拳头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优势。2025年5月,公司承接的涠洲10-3油田西区开发项目SVG设备相关试验成功,顺利通过出厂验收,该项目标志着公司SVG产品能够在高盐雾、高湿度等复杂使用环境中稳定运行,得到了客户认可。 在电气成套设备产品方面,公司融入抽水蓄能、轨道交通、港口电气等业务,持续推进向智能化产品、智能化解决方案、智慧用电解决方案、智能变电站运维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通过“以老带新”策略,盘活既有客户资源,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领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为公司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报告期内,公司“组团出海”亮相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参加柏林CWIEMEBERLIN国际线圈电机绝缘材料及电器制造展览会、第49届中东国际能源展、第24届俄罗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及技术展览会、2025年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2025年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等国内外重大展会,展示公司产品与技术实力,从多个维度开展全面宣传推广,有力推动公司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助力市场竞争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创新原点,建立“市场调研+客户共研”机制,确保创新方向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特殊行业人才引进与社会招聘并举的方式组建了多个项目团队,形成了涵盖行业领军人才、行业经理、产品经理、信息化专家及研发骨干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结构完善的多层次研发梯队。公司聚焦行业发展方向进行技术攻关,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协同研发与成果转化,有效提升公司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电连接产品方面,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国际专利授权、检测资质维护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全面突破,夯实公司技术根基,铺平产品市场推广之路;从单纯产品销售模式向生产服务模式转型,向终端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增值服务,拓宽公司盈利模式,提升公司销售附加值;取得2项电连接产品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发明专利,提升了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为公司相关业务实施“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 在电线电缆产品方面,公司成功为客户的飞轮储能用机组研发了上端轴向电磁轴承线圈产品;为海外海上风电模块线圈开发三层绝缘精密绕包电磁线产品并持续供货;完成轨道交通用磁悬浮直线电机用牵引线圈及悬浮线圈科研试样制作,积累了轨道交通领域的产品研发经验。 在泵产品方面,公司完成了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经专家评审认定“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成船舶设备能效计算与监控方案研究项目,助力公司在船舶绿色技术领域抢占先机;“高可靠性螺杆泵关键部件精密加工技术攻关项目”与“数字孪生试验系统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第一批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立项公示名单。 2025年8月,控股子公司泵业集团成功入选2025年度天津市猎豹企业库,标志着公司科研实力迈上新台阶。 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方面,公司完成100MW抽水蓄能全功率变频器设计工作并通过专家论证,通过此项目掌握了全功率变频器成套产品及系统集成的设计开发关键技术,具备了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整套产品供货能力;为委内瑞拉国家电网重点项目研发765kV大容量SVC,项目具有容量大、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已完成设计并进入排产阶段。2025年7月,控股公司荣信电力电子公司被授予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彰显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 在电气成套设备产品方面,公司多家控股子公司针对运维项目开展深度合作,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技术优势,在多个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联合试点研究项目中,公司创新研发的智能化产品经受住实战检验,配套运维解决方案通过验证,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项目数据与技术参数,并为后续业务拓展筑牢根基。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单位,联合9家子公司作为成员单位,成功申报了“天津市电气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公司将以运营中心为起点,落实“发现有价值知识产权、创造高价值知识产权、变现知识产权价值”工作任务,推动专利和成果转化,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运营能力突出的知识产权综合运营平台,促进科技、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实施数智提升项目,实现产业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推动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产业升级深度赋能。 控股子公司百利纽泰克公司以高效协同“双线作战”模式,顺利完成数字化改造搬迁项目,在项目实施期间实现新旧厂区无缝切换,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达产的目标。百利纽泰克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改造,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MES)整合了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模块,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精准依据,有效提升了生产协同性和管理效率。新厂区于2025年6月被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定为2025年第一批“天津市先进级智能工厂”,标志着公司数字化改造搬迁项目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控股公司天津瑞联公司智能化、数字化工厂项目稳步推进,部分厂房基础施工已完成,同步完成注塑、冲压、装配等设备的适配性验证及生产联调的前期准备工作,致力于建设成为北方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电连接产品生产基地。 控股子公司泵业集团舰船用特种泵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有序推进,部分车间和智能实验车间基础建设工作完成,并开展试验设施安装,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舰船用特种泵研发制造基地。在此基础上,泵业集团将以创新驱动构建高端产品矩阵,实现数字孪生技术产业化,以数字赋能推动转型升级,开展CNAS实验室认证,筹划实施高端离心泵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打造高端工业泵产业园。 通过实施上述数智化提升项目,公司在产品创新、试验能力、生产效能、质量水平等方面获得了较大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全面加强运营管控,落实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统筹资源,协同发力,从业务拓展、生产优化、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落实降本增效举措。公司以高效排产与精准达产为突破点,以成本管控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各环节的管理,实现精细化生产管控;通过对运营管控系统和生产管控系统的有效集成,推动组织和机制优化,使公司运作更加高效灵活,进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等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公司通过开展优化资产配置、盘活存量资产等相关工作,有效释放了低效资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25年7月,公司向控股股东液压集团转让所持有的参股公司百利科技公司45%股权,有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了资产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良。在电连接产品方面,通过分析现有产品装配工序,在满足人员、配送、检验等条件的基础上,对装配车间装配流水线进行优化改造,缩短工序流转距离,同时将检验和包装融入流水线中,杜绝“错混料”风险;为满足辅助开关时序控制的多种要求,调整产品生产和加工工艺,大幅提升了辅助开关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在电线电缆产品方面,公司持续更新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同时实施技改项目,有效解决生产流程中的问题,满足客户对生产工艺的需求,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在泵产品方面,公司购置数控磨床、加工检测设备、试验设备等,突破减振降噪关键技术和研制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电气元件产品方面,公司引进真空浇注系统、烤箱系统、误差试验设备、局放设备、电压绕线设备、自动导向搬运车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及生产管理系统(MES),自主开发智能铣底、电流二次焊头等生产设备,提升了数字化生产管理水平和试验精度,产能得到了较大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