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海螺水泥(600585)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水泥行业概况
  2025年上半年,国家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国GDP同比增长5.3%,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对水泥需求发挥托底作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继续深度调整并拖累水泥市场,全国水泥需求延续下降走势,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同比下降4.3%,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5.7个百分点。上半年行业效益总体同比改善,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受专项债发行加速、基建项目开工率回升影响,水泥需求下滑幅度减缓,同时行业自律意识增强,价格、效益同比实现回升;二季度需求不及预期,水泥价格持续下行,行业总体呈现“前高后低、震荡下行”的运行特征。(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字水泥网)
  (二)公司主要业务介绍
  报告期内,本集团的主营业务为水泥、商品熟料、骨料及混凝土的生产、销售。根据市场需求,本集团的水泥品种主要包括32.5级水泥、42.5级水泥及52.5级水泥,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等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水泥制品和农村市场等。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经营模式有别于日常消费品。本集团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营销模式,在中国及海外市场区域内设立500多个市场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同时,本集团不断完善营销战略,在沿江沿海区域市场及需求集中的中心城市持续推进布点和水路分销通道建设,推动水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强化终端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布局,提升市场控制力。
  此外,公司充分利用主业资源优势,致力于提供多元化产品,利用公司优质水泥和骨料,积极延伸产业链,拓展消费建材业务,打造精品瓷砖胶和干混砂浆等产品。
  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优化完善国内外市场布局,稳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数字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经营状况分析
  1、经营发展概述
  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本集团坚持目标引领,积极应对需求不足、竞争加剧、行情反复等不利影响,强化经营统筹,努力开拓市场,推动运营降本,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05%,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为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本集团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营业收入为412.9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6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1.34%;每股盈利0.83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20元。报告期内,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营业收入为412.9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3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2.83%;每股盈利0.88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22元。
  本集团坚持“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路线。报告期内,公司深化全员创新工作,获得了162项授权专利和13项发明专利;公司利用AI数字化工具赋能,涵盖质量管控、生产优化、装备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问答5类40余个应用场景,实现了工艺参数动态优化、异常预警秒级响应、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等核心价值,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新引擎;公司持续探索在水泥企业周边区域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进风光储项目发展,扩大绿电规模,打造白马山水泥厂全绿电工厂。
  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坚持做强做精主业,深度延伸产业链。水泥主业方面顺利签约新疆尧柏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市场布局。海外项目发展稳步推进,并购西巴布亚海螺后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印尼的市场竞争力,柬埔寨金边海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运营。产业链发展方面,新建、扩建4个骨料(机制砂)项目,并通过租赁、委托加工等方式新增8个商品混凝土项目;同时加快推进消费建材业务发展和清洁能源开发,建成3个干混砂浆、瓷砖胶项目,并网平凉新能源100兆瓦风电项目和昌江塑品等多个光伏项目,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新型储能项目顺利开工。
  报告期内,本集团新增熟料产能180万吨(海外),新增水泥产能400万吨,新增骨料产能350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525万立方米、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00兆瓦。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拥有熟料产能2.76亿吨,水泥产能4.07亿吨,骨料产能1.67亿吨,在运行商品混凝土产能5,715万立方米,在运行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845兆瓦。
  2、东部区域主要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及山东等;
  3、中部区域主要包括安徽、江西及湖南等;
  4、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广东、广西及海南;
  5、西部区域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新疆及内蒙古等。
  报告期内,本集团水泥和熟料合计净销量为1.27亿吨,同比下降0.0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8.37亿元,同比上升2.31%;主营业务成本249.39亿元,同比下降5.24%;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8.41%,较上年同期上升5.70个百分点。
  本集团水泥熟料自产品销量为1.26亿吨,同比下降0.35%;自产品销售收入342.89亿元,同比上升2.11%;自产品销售成本243.97亿元,同比下降5.63%;自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8.85%,较上年同期上升5.8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水泥熟料贸易业务销量187万吨,同比上升21.03%;贸易业务收入5.48亿元,同比上升16.33%;贸易业务成本5.42亿元,同比上升16.29%。
  报告期内,本集团42.5级水泥毛利率、32.5级水泥毛利率、熟料毛利率同比分别上升6.45个百分点、7.39个百分点、10.73个百分点;其中本集团自产品42.5级水泥毛利率、32.5级水泥毛利率、熟料毛利率同比分别上升6.45个百分点、7.47个百分点、11.87个百分点。骨料及机制砂综合毛利率为43.87%,同比下降3.97个百分点;商品混凝土综合毛利率11.40%,同比上升2.98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升、销售成本同比下降影响,国内各区域自产品毛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2)盈利状况分析
  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主要损益项目
  金 额本报告期比
  2025年1-6月2024年1-6月报告期内,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上升、成本下降影响,本集团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42.55%、33.05%和31.34%。
  (3)成本费用分析
  2025年1-6月水泥熟料综合成本及同比变动
  2025年1-6月2024年1-6月
  成本比重
  成本增减
  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
  注:上述各项成本为本集团自产品成本,不含贸易业务成本。
  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主要费用项目变动
  2025年1-6月2024年1-6月
  本报告期比上本报告期占上年同期占占主营业务收金额 金额报告期内,本集团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40.55%,主要由于前期节能、提效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陆续完成进入收尾阶段,投入支出同比减少所致。
  (4)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状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较上年末上升123.27%,主要由于报告期内认购了证券公司收益凭证所致;在建工程余额较上年末下降25.31%,主要由于部分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转入固定资产所致;长期借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22.71%,主要由于报告期内部分借款到期归还所致。
  本集团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总资产为2,531.4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9%。总负债为519.3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28%,其中流动负债274.6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93%;非流动负债244.6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53%。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计算的资产负债率为20.52%,较上年末下降0.79个百分点。
  关于本集团的或有负债资料,请参阅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附注十四。
  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为1,890.89亿元,较上年末上升0.61%;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股东权益为121.1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60%;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35.83
  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 元。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流动资产总额为887.1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为274.67亿元,流动比率为3.23:1(上年末为3.25:1),流动比率较上年末下降主要由于报告期内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流动资产余额减少所致。本集团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流动资产总额为887.1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为274.67亿元;净负债率为0.082(上年末为0.074)。净负债率计算基准为:(有息负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股东权益。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境外资产207.7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8.21%。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附属公司存在以账面价值约0.5亿元无形资产、2.26亿元固定资产用作金融机构借款的抵押品的情形。本公司及附属公司0.37亿元存款及价值0.81亿元股权因涉诉处于冻结状态。除上述披露的事项外,本集团不存在资产被查封、扣押、押记、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变现、无法变现、无法用于抵偿债务的情况,亦不存在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受到其他限制的情况和安排。流动性及资金来源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累计银行贷款余额为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部分借款到期归还所致。按固定利率所作的借贷情况详见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附注十。除上述借款外,本集团另有发行125亿元中期票据。报告期内,本集团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现金流分析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现金流量净额比较
  2025年1-6月2024年1-6月变动比例(千元) (千元)(%)(未经审计) (未经审计)8,286,544 6,870,679 20.6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68,435 -1,622,370 -304.8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62,242 -2,962,380 -50.6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841 560 -3,997.47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2,765,975 2,286,489 -220.97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16,337,147 11,572,016 41.18期初现金及等价物余额13,571,172 13,858,505 -2.07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87亿元,同比增加14.16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采购原燃材料成本支出同比减少所致。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49.46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已到期定期存款收回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所致。报告期内,本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15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发行债券带来的现金流入金额同比减少所致。
  3、资本性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本性支出约62.10亿元,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及对外投资支出。
  截至报告期末,与购买供生产用的机器及设备以及投资有关的在账目内未提拨但应履行之资本承诺为:
  于2025年6月30日 于2024年12月31日
  (千元) (千元)(未经审计)
  4、汇率风险及相关金融工具对冲
  报告期内,境外项目工程建设款项支付一般以当地货币、人民币以及美元为主。进口设备、耐火砖及备件等材料主要采用美元、欧元结算,水泥熟料及设备出口结算一般采用人民币或美元为主,海外公司采购原材料及销售商品一般采用当地货币结算,上述外币兑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将直接影响本集团的项目建设成本、物资采购成本和出口销售收入。
  为有效降低汇率风险,确保汇率风险整体受控,本集团根据海外项目建设进度,合理安排融资及外汇收支,适时调整外汇资金管理方案。积极利用资金池管理模式,开展境内、境外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调配及使用,减少结售汇成本,有效降低财务费用;在同一投资国实施区域资金池管理模式,促进资本优势互补,提高资金规模效益,减少货币兑换损失;同时,积极关注投资国汇率、利率变化情况,适时置换高息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下半年展望
  2025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和开展城市更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推进《价格法》修订,拟明确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标准;新一轮的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实施,旨在推动重点行业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需求方面,国家将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重大战略工程项目和城市更新行动的推进有望形成更多实物量,基建领域将继续支撑水泥需求,但房地产市场仍在筑底中,投资与施工端压力未解,预计继续拖累水泥市场需求。供给方面,行业自律、错峰生产仍将是供给管控的重要措施,同时政府对“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治理持续深化,有助于规范水泥市场秩序、推动供求关系改善、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下半年,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的发展变化,以年度目标为导向,做好以下工作:
  经营管理方面,本集团将紧盯市场建设,巩固成本和管理优势。一是加强市场供需关系研判,实施“一区一策、一企一策、差别施策”营销策略,贯彻落实“反内卷”政策要求,积极响应行业自律;并积极推动“水泥+”融合销售,通过优化销售服务、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等方式,提升非价格竞争手段优势,打造客户首选品牌。二是坚持挖潜增效,发挥采购比较优势,统筹利用国内外煤炭资源,持续提升原燃材料直供比例和替代燃料的使用比例。三是强化生产运营各环节管控,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紧盯关键指标,优化工艺参数,推动生产运营提质增效。四是推进技术升级改造、新技术开发应用及创新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强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完善决策机制,持续推动企业平稳有序运行。
  投资发展方面,本集团将紧盯有效投资,做强核心业务。一是聚焦主责主业,紧抓国内水泥行业市场整合的机遇期,从完善主业布局、提升市场控制力角度寻求并购机会,并加速海外发展步伐,积极寻找优质项目载体,提速论证潜在项目发展可行性,力争海外增量项目早日落地。二是深度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进在建骨料项目尽早投产见效,加快中心城市的商混产业布局,推动消费建材发展由点到面形成规模。三是坚持新业态发展规模和质量并重,数字产业将继续攻关技术,为公司数智化转型发挥积极作用,并提升外部市场竞争力;新能源产业聚焦“零(低)碳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深挖内部新能源应用场景,做大绿电规模,努力打造全绿电示范工厂;环保产业聚焦主营业务,探索在中心城市布局非水泥窑处置固危废新市场。
  (五)"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为积极响应上交所《关于开展沪市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价值认可,公司于2024年制定了《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对该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详情请参见公司分别于2024年7月5日、2025年3月25日在上交所网站披露的《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2025
  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基础上,制定了 年度估值提升计划,并开展了以下工作:
  (1)持续巩固水泥主业根基和深度延伸产业链,深耕主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一体化销售优势,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压降成本,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8亿元,同比增长31.34%,经营保持韧性。
  (2)坚持以“数字赋能传统制造”为核心,全面推进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在生产线试点运用“AI+水泥建材大模型”,涵盖质量管控、生产优化、装备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问答5类40余个场景,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重视股东回报,建立了科学、持续、稳定的股东回报机制,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5-2027年度)》,明确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金额与股份回购金额(若有)合计不低于公司当年实现的经审计合并报表(按中国会计准则)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50%,增强股东回报的可预期性;同时实施2025年度中期分红,增加分红频次。
  (4)畅通并丰富投资者沟通渠道,常态化组织年度业绩说明会和路演,线上及线下高效接待投资者39场次,对上证E互动平台的32条提问给予专业详尽的回复,并保持投资者热线的畅通,及时响应投资者关切,有效传递公司价值。
  ()深化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根据上交所及联交所监管要求和最新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治理文件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精简治理架构,取消监事会和监事设置,增设职工董事,顺利完成董事会换届工作。
  (6)持续倡导并积极践行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落实沪港两地交易所最新的ESG监管要求,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公司稳步实施“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的碳减排路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并着力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不断增进价值认同。报告期内,公司MSCIESG评级调升至“BBB”,获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24年度建筑材料行业ESGA+评级等多项荣誉。
  

转至海螺水泥(600585)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