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盛金控(002670)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经营稳定,实现营业总收入11.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69.91%。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及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所致。 报告期,公司证券业务的经营情况总结如下: 1.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累计总成交额162.68万亿元,市场交投同比大幅放量。国盛证券2025年上半年股基市场平均份额达到4.39‰,相比2024年度继续提升。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国盛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2025年上半年,国盛证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围绕投资者投资理财、风险管理需要,持续完善多资产、多期限、多策略的矩阵产品体系,并不断夯实投顾能力建设,做精做细客户分层服务和长尾客户普惠化覆盖。截至6月末,共上架8,000余只金融产品;新开量化交易终端超千户,持续为活跃交易地区分支提供1对1核心客户专属服务,提升分支量化终端对接服务能力;持续组织线上直播服务,强化线上渠道品牌。在2025年财联社第四届财富管理论坛暨第二届“财富管理·华尊奖”颁奖典礼上,国盛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荣获“最佳财富管理实践奖”。 2.投资银行业务 2025年上半年,A股IPO呈现“北所主导、阶段放量、质控从严”特征,再融资同比加速受理,政策驱动提升并购重组效率。上半年国盛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国盛证券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质生产力、国企改革、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注重加强投行能力建设,构建优质综合金融服务,助力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企业股权融资。 2025年上半年,国盛证券借助债券市场持续加大对省内政府平台、企业的支持力度,累计实现债权融资45亿元,实现江西省首单高成长产业债的发行,把握政策窗口期发行的江西水投科创债票面利率创同期限、同规模信用债历史新低。 3.证券自营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盛证券继续坚守稳健的风险偏好,紧密跟踪宏观经济政策变化,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加强前瞻性预判,以多资产多策略控制风险增厚收益、控制波动,平稳应对报告期内市场震荡,投资组合风险可控。国盛证券自营业务平稳应对了上半年出现的债市近三年最大跌幅,以多资产、多策略布局,平滑了收益率曲线,实现稳健收益。 4.信用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盛证券信用业务稳健发展,日均两融余额同比增长33.01%;国盛证券审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股质业务总规模控制在较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国盛证券信用业务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国盛证券两融业务克服上半年市场波动影响,两融业务日均规模保持稳定;严格执行风险管控,上半年信用业务未出现风险事件。 5.投资研究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盛证券研究所累计实现席位佣金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基金行业降费降佣影响。 上半年,国盛证券研究业务市占率在沪深市场排名分别为15名、18名,与2024年下半年相比,上海交易市场市占比率基本持平,深圳交易市场有所下降。国盛证券于5月成功在宁波举办国盛证券2025年中期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本次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以及机构客户、投资者报名参会,取得了预期效果。 研究所不断提高投研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外,在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均有多家客户派点排名前列,且多数为头部公司。对内,积极探索业务协同模式,向大经纪条线、大投行条线进行赋能。 (二)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加,利息支出同比增加所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84,572,058.59 108,194,137.44 70.59% 主要系证券经纪业务支出增加所致。管理费用 647,825,012.44 631,357,177.79 2.61%研发投入 7,503,780.99 9,085,514.97 -17.41%财务费用 45,968,974.82 48,437,589.59 -5.10%其他收益 3,472,328.17 4,106,590.25 -15.44%投资收益 167,461,834.63 139,237,550.62 20.27% 主要系本期存量股权投资项目收益同比增加所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9,477,443.80 102,583,650.73 -71.26% 主要系本期末所持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列示) 11,595,752.31 -90,772,996.67 112.77% 主要系本期远期回购业务损失同比减少所致。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列示) -2,174,351.86 不适用 主要系本期股权投资项目计提减值同比减少所致。资产处置收益 -324,146.73 982,653.92 -132.99% 主要系本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减少所致。营业外收入 1,394,165.57 843,903.30 65.20% 主要系本期收到雪松信托强制执行款所致。营业外支出 188,932.75 517,298.33 -63.48% 主要系资产报废损失同比减少所致。所得税费用 58,834,381.95 21,008,491.17 180.05% 主要系本期实现利润同比增加所致。净利润 209,196,142.79 44,461,226.60 370.51% 主要系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95,727,591.97 -1,107,297,581.20 -17.02% 主要系回购业务资金及拆入资金现金流入同比减少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324,423.95 -20,062,535.22 3.6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08,218,724.84 204,950,906.28 147.97% 主要系本期偿还借款本息减少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807,036,326.35 -922,256,952.42 12.49%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三)收入与成本 1.公司收入/收益构成 注:鉴于本公司从事证券、投资等业务,本表列示公司合并报表收入指标和证券公司报表净收入指标,以便于投资者理解。 注1:本表证券业务收入口径同上表“净收入/收益”。本表支出包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注2:本表“非证券业务”收入=合并收入/收益-证券业务收入;“非证券业务”支出=合并支出-证券业务支出。 注3:非证券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0.37亿元,主要系公司本期所持存量股权投资项目收益同比增加所致;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0.04亿元,降低6.96%,主要系公司规范费用标准等措施减少开支;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0.41亿元,营业利润率大幅上升,主要系本期所持存量股权投资项目收益同比增加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3.国盛证券(合并口径)收入构成注:本表收入包括证券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利息净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汇兑收益、其他收益、其他业务收入。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491.34亿元,较期初增长7.80%;扣除代理买卖证券款后资产总额为320.07亿元,较期初增长9.32%,主要为子公司国盛证券加大自营业务投资规模所致。 负债总额378.20亿元,较期初增长9.77%;扣除代理买卖证券款后负债总额为206.93亿元,较期初增长14.00%,主要系子公司国盛证券本期正回购、发行收益凭证、交易性金融负债规模增加所致。 公司资产负债率76.97%,较年初增加1.38个百分点;扣除代理买卖证券款后,资产负债率64.65%,较期初增加2.65个百分点,财务结构总体稳健。 (一)资产及负债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客户权益增加,存放在交易所用于客户交易的存出保证金相应增加所致。款增加所致。买入返售金规模减少所致。其他债权投致。其他权益工加所致。应付短期融规模增加所致。所致。交易性金融增加所致。卖出回购金购)业务规模增加所致。代理买卖证资金增加所致。得税所致。成本增加所致。致。加所致。 (二)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其他变动主要为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变动以及汇兑差额。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四)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投资主要为子企业国盛弘远参与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根据经营安排,国盛弘远本期参与设立两个有限合伙企业,并分别出资10万元、200万元。 (二)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三)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四)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除子公司国盛证券及其下属企业从事日常经营活动涉及衍生品投资外,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不存在衍生品投资情况。 (五)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一)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二)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一)主要子公司及对本集团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 注:上述财务数据为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数据;上述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均按一般企业口径填列。 (二)报告期内取得和处置子公司的情况 (三)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1.报告期,国盛证券(单体)实现营业总收入10.82亿元,营业利润3.02亿元,净利润2.43亿元,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2.51%、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1.22%、109.92%,主要原因系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及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所致。截至期末,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8.12%,主要系国盛证券本期增加自营业务规模所致。 2.报告期,国盛期货(单体)实现营业总收入0.50亿元、营业利润-0.11亿元、净利润-0.11亿元,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7.52%、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0.47%、20.50%,主要系公司调整战略集中力量发展长尾客户,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加所致。截至期末,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14.46%,主要系客户权益增加所致。 3.报告期,国盛资管(单体)实现营业总收入0.08亿元、营业利润-0.06亿元、净利润-0.06亿元,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6.92%、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均减少0.07亿元,主要系公司管理的资管产品业绩报酬同比减少、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加所致。 4.报告期,深圳投资实现营业利润-102.96万元,净利润-102.91万元,主要为其持有的存量股权投资项目本期未能实现盈利所致。 5.报告期,国盛香港实现利润3,544.25万元,主要为其持有的存量股权投资项目本期实现盈利所致。 6.报告期,QudianInc.2025年对外公告的2025年一季度、二季度数据,营业收入较上年半年度下降73.18%,营业利润(含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较上年半年度增长4.54亿元,净利润较上年半年度增长4.36亿元,主要为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同比增加所致。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对于上述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设立方均为国盛证券全资子公司国盛资管,卓越8号的投资方为国盛期货,卓越11、12号的投资方为国盛证券,公司享有结构化主体的绝大部分收益,因此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公司面临的风险 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人才流失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策风险 公司经营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制,涉及证券、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和证券、投资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继而对公司业务范围、业务运作模式、运营成本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如未能对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例及时跟进,有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合规风险。 2.经营风险 公司证券业务涉及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自营投资、资产管理等,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关系紧密。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调整或将直接影响金融行业发展形势,并可能引起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波动。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因公司内部流程缺陷、信息系统故障、人为失误或不当行为、交易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风险。公司规模扩大、新业务新产品推出、复杂的业务流程、内部及外部环境变化、当事人认知程度不够、执行人不严格执行制度、从业人员操作不当、从业人员主观故意、突发事件等原因,可能会使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甚至失去效用,从而对公司财务上与声誉上造成损失。 4.人才流失风险 金融行业为知识及人才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面对行业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不排除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存在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从而对本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同行业间的激烈竞争、行业创新业务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相关行业专业人才的争夺,公司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经营过程中易受宏观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状况、客户信用等因素影响,并可能因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本公司已(拟)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如下: 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业务,积极跟踪和研究行业相关政策及变化,根据最新政策及时做出反应并进行相应调整,将政策性风险对本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强落实主动合规意识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深化全员合规理念,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保障公司合规风险管控能力与业务发展相适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支持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各项业务的实时风险监控工作;重视内部审计、稽核监察,做好事前防范、事后纠偏,同时公司将加强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维护,确保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保障,有效控制管理风险、防范操作风险。 公司将持续完善薪酬、培训及激励机制,优化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帮助员工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员工忠诚度、企业凝聚力、管理有效性、作业标准性,降低人才流失率,增加核心人才储备,吸引广泛优秀人才的加入。 公司将科学测算资金需求,积极拓展融资,合理储备备付资金,完善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流动性风险。 十一、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意识,坚守金融报国初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深化金融服务布局、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高效传递公司价值、强化规范运作水平,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四个方面推动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维护全体股东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