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钢股份(60080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面对钢铁行业长周期减量调结构的严峻形势,公司系统谋划、统筹布局,以“四化”为发展方向,以“四有”为经营原则,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整合协同,推进精益管理,强化算账经营,在逆境中顶压而上、克难前行,保持了生产经营的整体平稳。主要措施有: 一是以“2343”经营策略推动工作聚焦。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明确了“2343”经营策略,即铁前聚焦“低成本、高产量”,钢轧聚焦“高品质、高效率、低消耗”,板带材加快向“冷系、高强、涂镀、新能源”,优特材加快向“安全、长寿、绿色”重点方向极致迈进,同时遵循“目标强导向、因果强关联”“纵向对标历史最好水平、横向对标先进企业”的原则,优化完善组织绩效考评体系,突出正向激励、全成本考核,实施“一厂一策”精准评价,有效调动了各单元改善绩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加强配煤配矿策划,高炉煤同比提升11.6kg/t,入炉品位由上年的58.19%下降到57.67%;四钢轧总厂炼钢日均炉数达到92.5炉;汽车板销量首次突破300万吨、达到315万吨。 二是以对标找差推动全方位算账经营。坚定不移全面对标找差,动态跟踪、月度复盘,项目化推动44个公司重点指标改善,全年增效9.5亿元。采购端聚焦结构、指标、批量、节奏等关键要素,完善动态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对制造体系降本增效的引导、支撑作用,全年进口矿采购跑赢大盘。制造端聚焦全工序成本管控,算大账、算细账,下半年在7月份基准上,吨钢再降本50元。营销端将定价权、接单权、用户渠道开拓权下沉至营销子公司,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和产品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支撑重点品种销量同比增长37%;持续扩大出口,新开发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10个重要海外市场;全年累计出口142万吨,其中H型钢出口69.8万吨,出口量稳居国内第一。研发端立足于做长、做深、做专钢铁产业链,建立健全“研产销”工作体系,支撑现场极致效率和产品价值创造,全年新产品销量167万吨,吨材超额毛利245元;公司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三是以深化产品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提升用户满意度。贴近市场,深入用户,与13家下游产业链企业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以“研产销”一体化为支撑,健全客户服务体系,客户端重复抱怨下降5.6%。推动优势产品放量。全年销售重点品种482万吨,同比增长130万吨,其中汽车板全年销量315万吨,同比增长10.5%。加快推进产品高端化。全年开发新产品167万吨,同比提升4.4%;“环境友好型低摩擦系数镀锌汽车面板”等6项新产品实现国内首发;4项成果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9项成果荣获宝武重大成果奖。着力提升特钢产品竞争力。齿轮用钢18CrNiMo7-6年销量达到9万吨,稳居国内第一梯队;轴承钢月产销5000吨以上,具备了全球一流轴承企业产品认证能力。特钢产品全年通过30项客户二方认证,开发新客户96家,其中中高端客户28家。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冷轧6号镀锌线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以强化基础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效能。聚焦基础精益改善。以强“三精”和抓“三反”为重点,打造26个精益示范点,支撑现场精益管理水平提升,推动27条炉机产线从精益现场向精益产线转变。推动精益管理走向深入。安全管理持续加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我不违章作业、我不违章指挥、我不姑息违章行为”意识,扎实开展“1231”重点专项行动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环保低碳有力有效。扎实推进问题整改,炉获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冠军炉”称号。劳动效率稳步提升。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新上线工业机器人59台/套;推进协力替代和生态圈人力资源协同,优化离岗政策,全口径人均产钢提高12%。“两金”压降纵深推进。坚持以收定支,动态跟踪资金情况,推动经营现金流逐步改善;全力压降库存,存货周转天数由年初的52天降至年末的43天,经营现金流实得应得比100%。 五是以机制变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内部机制改革。聚焦高效协同,成立炼铁事业部、物流管理部,实施长材事业部、特钢公司事业部制实体化运行,构建了以高炉为中心的铁前一体化和以市场为中心的产品一体化运行体系。聚焦业务优化,设立市场管理部,调整资本运营部、精益办运行模式。长江钢铁差异化管控成效初显。坚持国有规范管理和民营机制活力相结合,推动长江钢铁聚焦“低成本、差异化、高效率、快节奏”,实施组织变革、管理优化、技术改造、操作优化,采取“三座高炉+两座转炉+四条轧线”高效组产模式,9月份起改变了连续26个月的生产经营被动局面。马钢交材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顺利完成股份制改制,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激发,轮轴产品销量超过60万件,出口收入占比超过50%;高铁车轮国产化取得关键进展,整列装用马钢车轮的复兴号载客安全运行100万公里,通过专家组评审,具备批量装车应用条件。全球最快高铁列车——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正式发布,2列样车装用马钢高速车轮,展示了“国之重器”的能力和担当。 六是以深化绿智赋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纵深推进数智转型。深耕数据治理,马钢大数据中心、智慧经营、金属平衡完成验收;完成第三方AAA贯标认证。公司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设备智能运维标杆单位”。加快绿色化发展。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确保环保风险受控。追求极致能效,本部重点工序能效达标杆产能比例达68.65%。积极推进低碳发展。碳数据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成功发布5项EPD环境产品声明;全年累计完成跨省、省内绿电5.3亿kWh,较上年同期提升 23.1%。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持续深化 ESG管理,公司位列2024年“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入选“央企ESG先锋100指数”。 七是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年轻后备干部“百人梯队计划”,按照年龄结构和星级评优双维度,建立97人的梯队人才库;立足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需要,在冶金、材料、机电、管理等专业与北科大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通道,首期选送 163人;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新增复合型技能人才86人。强化职工岗位创新创效,开展“引领类”“承接类”“自主类”劳动竞赛,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成绩,职工“献一计”突破20万条。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先模工匠示范作用持续发挥,两名职工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央企业劳动模范;134项“三最”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互助帮困等关心关爱行动温暖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