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第一创业(002797)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
  1、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证券行业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主线,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券行业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切实当好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努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同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着力推动资本市场规模的合理增长和结构质量的持续改善。证券行业延续“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的总基调,坚决有效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监测及防范。证券行业加速整合,行业多个并购案例取得实质进展,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4年,证券行业强化功能发挥,持续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居民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经纪业务低费率竞争加剧,以买方投顾为抓手推动财富管理转型,机构服务探索差异化竞争;投行股权融资业务继续承压,债权融资业务结构分化,城投债收紧,产业债、科创债扩容,并购重组业务迎来政策红利,着力提升价值发现、风险定价、交易撮合等核心能力和执业质量,积极布局科技创新领域,坚定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业务协同,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资产管理业务积极把握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转型机遇,在业绩、产品、渠道等方面构建特色优势,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多资产、多策略、定制化产品布局,加速多元化渠道拓展,全面服务居民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
  由于证券行业的经营业绩与证券市场表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证券市场受到宏观经济与政策、市场发展程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境外金融市场波动以及投资者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证券行业经营业绩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国内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落实各项存量政策,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信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新优势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A股市场年初低迷,9月下旬多项利好政策出台,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迅速回暖,主要市场指数大幅攀升,全年上证指数上涨 12.67%,深证成指上涨 9.34%,创业板指上涨 13.23%。债券市场牛市行情延续,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 7.60%。证券行业积极把握市场机会,行业基本面有所改善。
  2、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主线,以制度创新为驱动,精准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政策供给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推进改革深化与风险防控,推动证券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一是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制度基础。2024年 3月,《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发布,明确强化机构合规风控能力、优化业务结构,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夯实制度基础;《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出台,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加强拟上市公司股东的“穿透式”监管,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2024年 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系统性提出全链条监管框架,覆盖发行、交易、退市等关键环节,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与投资者权益保护,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支撑。2024年5月,《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实施,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全方位、系统性规定,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2024年 9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修订发布,完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引导证券公司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制度保障。
  二是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政策精准度持续提升。2024年 4月,《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印发,健全科技型企业全链条“绿色通道”机制、优化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环境等举措,精准高效支持“硬科技”企业加速成长。2024年 6月,《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科创板八条”)落地,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 9月,《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出台,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实施“绿色通道”,加快审核进度,提升并购便利度,推动资源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集聚。2024年 10月,《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印发,引导资本向新能源、低碳技术领域倾斜,开辟绿色产融结合新路径。
  三是风险防控与市场生态治理迈向纵深。2024年 4月,《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发布,完善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退市指标,增强退市刚性,加速市场“新陈代谢”。2024年 5月,《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同步施行,增加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限制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公司的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效平衡市场供需结构。2024年 6月,国务院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完善防假打假监管协同机制和综合惩防长效机制,显著提升违法威慑力。2024年 9月,《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监管规定(试行)》实施,从严规范利益输送行为,筑牢发行审核“防火墙”。2024年 11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10号——市值管理》实施,要求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依法依规运用多种方式促进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围绕“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这一战略目标,强化突出功能性定位,继续大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打造“一个一创”客户管理与协同服务体系,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探索建立战略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启动信创改造,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迭代风险管理措施,持续推动业务风险分析精细化管理,强化合规内控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科技创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业务资格,进一步拓展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业务领域,将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
  围绕战略目标,固定收益业务向交易驱动转型稳步推进,持续打造专业的交易定价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打造“固收+”、FOF和 ESG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投研风控及产品创设能力;投行业务强化对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人才布局、客户及项目储备,加强北交所业务布局,加大债券业务开拓力度,增强内部协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经纪业务继续向财富管理转型,完善机制和产品配套,强化投顾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分支机构特色化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聚焦新质生产力,强化投后赋能与综合金融服务,提升管理效能;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进行布局,聚焦绝对收益策略,努力获取稳健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5.32亿元,同比增长41.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4亿元,同比增长173.2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527.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2%。
  (1)资产管理业务
  ①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A股市场先抑后扬,万得全 A指数上涨 10.00%;债券市场收益率呈现总体下行态势,利率债全年震荡走牛,信用债资产荒格局延续,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 7.60%;资产证券化(ABS)市场回暖,发行规模同比增长8.80%;基础设施公募 REITs(以下简称“公募 REITs”)市场发行节奏加快,产品上市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29只公募 REITs发行规模合计 645.69亿元,并持续纳入包括消费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养老设施在内的全新资产类型,公募REITs二级市场持续回暖,中证 REITs全收益指数上涨 12.31%;商品市场主要品种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南华商品指数下跌 1.26%。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企稳回升,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截至2024年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续规模为 5.4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04%。
  2024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速成型,在资产管理市场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资管机构积极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策略综合配置方案,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4年,公司继续坚持“成为有固定收益特色的、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丰富投资品种和产品线,打造 ESG、FOF投资先发优势和 ABS业务特色,布局公募 REITs业务,夯实投研和风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为 536.3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 75.50亿元,降幅为 12.34%。
  作为国内首家加入 UN PRI的证券公司,公司持续建设 ESG投研体系,将“ESG整合+负面筛选”策略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中予以应用。公司深入构建 ESG整合信用研究能力,实施 ESG风险负面清单管理,将 ESG投研能力建设制度化、流程化,为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提供体系化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运作行业首个固定收益类 ESG券商资管产品系列并取得良好收益,通过先发优势及特色化投研体系打造固定收益类 ESG资管品牌,荣获《国际金融报》“ESG投资案例”奖项。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持续深化固收及“固收+”产品线建设,丰富策略和期限类型,持续运作深圳首个公益券商资管产品“第一创业聚善”系列,形成固收、“固收+”、定增、公益慈善等多元化的产品线,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
  作为同业中最早成立 FOF团队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精品 FOF机构,做好多资产、多策略配置,构建了保守、稳健、稳进、平衡、“定制 FOF”五条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加大 FOF业务布局,加强与分支机构业务协同,坚持投研导向发展路径,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投资业绩。
  第一创业惠选 FOF 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荣获《中国证券报》“一年期 FOF型金牛资管计划”奖项和《中国基金报》“券商资管英华产品示范案例(三年期 FOF)”奖项。
  公司坚持价值投资策略,积极开展权益投资资产管理业务,重点布局北交所战略配售投资业务。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公司作为北交所战略配售机构投资者获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7家,获配家数在参与北交所战略配售(不含员工激励计划)的证券公司中排名第 1名。
  公司 ABS业务重点围绕供应链/应收账款、租赁债权、贷款债权等债权类基础资产类型储备业务,同时以类 REITs、商业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CMBS)、功能性 ABS等领先集成性产品,围绕企业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探索差异化路径,打造公司 ABS业务特色。报告期内,由公司作为管理人、销售机构的“一创-金隅集团应收账款第 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一创-金隅集团 2号第 1期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合计发行规模 5亿元。
  公司以全牌照积极布局公募 REITs业务,聚焦生态环保、能源、产业园和物流仓储等重点行业,推动主要优质公募 REITs项目申报。报告期内,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作为管理人、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的“创金合信首农产业园 REIT”获上交所受理,项目发起人为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原始权益人为北京首农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储备公募 REITs项目的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公募 REITs业务链条延伸,在投资端进行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运作以公募 REITs为主要投资标的的资管产品“第一创业基础设施”系列,助力公募 REITs市场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业务锐意进取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称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资管权益团队君鼎奖”、“2024中国证券业权益资管计划君鼎奖”。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资管行业在新“国九条”引领下深化转型,主动管理能力提升,回归本源趋势巩固,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立足新发展格局,资管行业正以专业化、精细化、数字化为抓手,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提供更强支撑。
  2025年,公司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固定收益为特色,加大“固收+”等多类型产品的创设力度;以 FOF为权益投资突破口,夯实投研,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线布局、丰富产品货架;加强机制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类型、全业务链条的资产证券化解决方案;积极把握公募 REITs高质量发展机遇,推进差异化发展,扩大固收、固收+、权益类券商资管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资产管理机构。
  ② 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投资者信心有所修复,居民财富向标准化资产转移趋势明显,叠加养老金第三支柱扩容及外资配置需求回暖,市场流动性环境整体改善。
  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均实现增长,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12,367只,较2023年末增长7.28%,公募基金规模 32.8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8.93%;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 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管机构 15家。
  2024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综合费率水平稳步下行,投资者长期持有成本显著优化;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机制透明化改革深入推进,倒逼机构进一步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以专业服务驱动价值创造;基金投顾试点扩容与智能化服务升级同步发力,投资者陪伴体系日趋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深化与优先原则深度融入行业基因,公募基金行业以投资者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坚持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与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组合优势和金融科技能力。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设立并在存续期的产品 490只,其中私募资产管理计划 392只,证券投资基金 98只。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创金合信已建立固收、权益、量化、指数、MOM、FOF、QDII等多类型的产品线,并在周期、新能源、医药、消费、科技、资源主题等行业赛道进行了产品布局,为客户提供定义清晰、风格多样的产品选择;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创金合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强系统建设,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创金合信在机制优势下培养、吸引了一系列专业人才,构建起专业人才组合优势;依托科技赋能支撑,为机构与个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的定制化金融服务。
  产品创设方面,报告期内,创金合信围绕客户需求、社会经济大趋势和特色策略的投资方向,发行“创金合信均益量化选股 A(020224)”、“创金合信润业央企债主题三个月定开 A(022041)”、“创金合信红利甄选量化选股 A(021975)”、“创金合信恒睿 90天持有 A(022807)”4只公募基金,丰富红利策略和主题债券策略;增加利率债工具货架,产品各领域布局日臻完善,为机构客户的资产配置和零售客户的财富管理提供精品公募产品;完善投研体系,实施精细化分工;充实专家团队,加强研究能力建设;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在管产品无重大信用风险,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投资业绩方面,创金合信在固收赛道持续发力,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近三年收益率行业排名第 32/144名。
  创金合信旗下多只短债、普通债券、可转债、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业绩表现优异,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业绩排行榜》,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 21只产品获得三年期五星基金评级,8只产品同时获得三年期和五年期五星基金评级。
  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 6,322.97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 3,658.83亿元,降幅为36.66%。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1,457.5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 316.95亿元,增幅为 27.79%。
  报告期内,创金合信在 ESG理念践行、社会责任履行、品牌形象建设、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得到认可,荣获新浪财经“最具社会责任基金公司”,财联社“ESG投资实践奖”,《证券市场周刊》“最佳 ESG管理基金公司”,东方财富2024年度风云榜——“年度品牌形象基金公司”、“年度创新电商团队”、“年度优质投资者教育基金公司”、“年度固收团队风云奖”等奖项。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随着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不断累积,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我国经济航船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依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实基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趋势良好,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坚固,成长空间广阔。
  2025年,创金合信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一如既往肩负普惠金融行业使命,秉承投资者利益优先,继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坚持研究创造价值,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布局;抓住业务机遇,夯实金融科技支撑,有效开展渠道建设;重视投资者陪伴,为客户提供优质丰富的精品基金和财富管理服务。
  (2)固定收益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中国人民银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财政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持续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和债券市场优化开放。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基本面、市场供需结构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债券市场牛市行情延续,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出历史新低。
  2024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稳定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全年共发行各类债券 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同业存单、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22.1%、12.7%、5.4%、3.6%和 2.0%,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同比下降22.4%。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4年,公司固定收益业务继续围绕“以交易为核心,投资与销售为两翼”的定位持续深化交易驱动转型,推进协同交易的全链条建设,加强一级销售、二级交易联动,推动数字化建设,推进以交易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优化,打造客户交易全生命周期服务组织,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①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
  2024年,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参与多种固定收益品种的现券、回购交易,以及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在交易所市场参与企业债、公司债等固定收益品种的交易。公司持续践行交易驱动策略,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定价能力和交易能力,为债券市场注入活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认真履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国债政金债承销商职责,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细化投资交易业务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利用数字化驱动业务转型,突破系统交易性能瓶颈,公司 eBOND(债券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信创版本荣获第四届(2024)“金信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最佳落地实践案例。
  报告期内,公司采用利差交易、趋势交易、结构交易和做市交易相结合的灵活策略,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交易量为 7.40万亿元,同比下降6.94%,其中现券交易量为 5.74万亿元,同比增长0.05%,回购交易量为 1.66万亿元,同比下降25.08%;积极参与做市交易,拓展客户广度和深度,提升做市报价质量,银行间市场做市交易量为 2.29万亿元,同比下降13.57%;债券通业务持续开展,为服务境外机构打下良好基础。根据财政部国库司《关于公布2024年记账式国债现货交易量排名的通知》,公司“2024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非银行类成员国债现货交易量”行业排名第 7名。
  ②固定收益销售业务
  公司积极参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含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票据等)等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工作。作为老牌固定收益产品销售团队,公司深度覆盖银行(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基金、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投资机构。
  2024年,公司持续提高销售能力和专业定价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公司继续巩固地方政府债销售优势,具有 32个全国省市地方政府债承销商资格。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公司“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金额”为223.10亿元,行业排名第 12名;“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地区数”为 28个,行业排名第 8名。根据北交所发布的《2024年证券公司参与北交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业务承销数据统计》,公司“北交所公开招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金额”为 41.20亿元,行业排名第 1名。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各品种销售数量合计 4,857只,同比下降3.46%;销售金额合计 1,984.00亿元,同比增长11.96%。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交易和销售业务持续得到市场认可,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024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业务高质量发展评价“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市场创新业务机构”、2024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人气榜单“最受市场欢迎的利率债做市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廿载同行奖”、“优秀做市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债券承销机构(非银类)”等奖项。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宽松政策预期短期提振市场情绪,全年债市利率将围绕经济基本面与政策出台情况波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节奏将是债券市场的核心关注点。
  公司固定收益业务将继续围绕交易驱动转型战略提质增效,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债券交易服务提供商”。公司在巩固原有销售、交易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将深化以客需为中心的专业能力构建,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提升活跃度和影响力。公司将加大投资交易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市场研判能力、信用评估能力和交易定价能力,构建灵活的交易策略和投资组合,不断提升市场报价能力和交易管理能力。公司还将拓宽交易业务品种,推动数字化建设,加强各业务板块间协同机制建设,持续提升客户交易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3)投资银行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成为贯穿全年的改革主线。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受逆周期调节影响大幅下降,债券融资规模稳定增长。
  据 Wind数据统计,2024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 2,904.72亿元,同比下降73.62%。其中,企业首发上市融资 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11%;上市公司再融资 2,231.20亿元,同比下降70.03%。全市场各类债券发行规模合计 79.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1%;证券公司承销债券 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4.62%。A股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 2,351单,同比增长1.34%;交易总价值 9,146.00亿元,同比下降49.98%。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企业并购重组、新三板推荐挂牌及相关财务顾问等业务。公司积极挖掘、精心培育细分行业的优质客户,向资本市场输送了一批优质企业,帮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公司在 IPO(含北交所)、上市公司再融资、复杂并购重组交易、新三板、债券以及资产证券化、国企服务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一创投行积极做好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持续加强“三道防线”建设,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全力提升执业质量。在守牢风险底线的同时,一创投行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积极开拓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客户;稳步扩大债权融资业务规模,努力探索并购重组业务转型方向及市场空间,持续拓展科技创新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公募 REITs等创新产品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通过股东赋能,一创投行不断加大北京市属国企服务力度,荣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服务央企国企项目君鼎奖”。
  股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持续聚焦和布局北交所IPO业务,坚持将北交所业务战略走深走实。报及 1单创业板 IPO项目六九一二(301592.SZ)成功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 10.71亿元。其中,云星宇为北京市属国企中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据 Wind数据统计,2024年,一创投行 IPO保荐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 14名,其中北交所保荐上市家数及承销规模均排名行业第 2名。
  债权融资业务方面,2024年,一创投行完成债权融资项目(企业债及公司债)53单,总承销金额262.50亿元,同比增长110.02%,企业债及公司债承销规模行业排名第 30名,较上年末上升 24名,首次跻身行业前 30。一创投行积极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全年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62.29亿元,承销规模排名行业第 14名,连续两年进入行业前 15;助力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至第三期)合计发行规模 75亿元,该项目荣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社会责任投行君鼎奖”。一创投行聚焦服务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全年承销北交所债券规模42.42亿元,排名行业第 1名;主承销的多个北京国企债券在北交所市场创下首单纪录:北交所首单公司债券和短期债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北交所首单京津冀协同发展债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企业债券(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期),以及北交所首单长期限信用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第一期)。
  新三板业务方面,一创投行持续加大新三板挂牌业务开拓,挖掘优质新三板挂牌企业,为北交所 IPO业务蓄力。报告期内,一创投行完成新三板挂牌推荐项目 5单;截至报告期末,一创投行持续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 36家。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2025年,“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平衡”仍将是资本市场的主旋律。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投行业务的本源,亦是投行业务穿越市场周期的根本立足点。
  一创投行将继续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股东和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内部协同,提升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股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继续聚焦北交所的业务机遇,着力加强优质北交所上市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北交所业务市场份额。债权融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深化客户服务策略,扩大业务覆盖区域,提升债券项目的发行规模与服务质量,引导优质企业赴北交所发债融资,同时积极拓展科技创新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业务。并购重组业务方面,一创投行将紧扣政策导向挖掘业务机会,持续关注优质资产,助力产业链整合。
  (4)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主要指数全线上涨,交投活跃度大幅提升。据 Wind数据统计,A股全年成交额 257.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8%;截至2024年末,融资融券余额为 1.8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79%。在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但整体风险偏好下行,居民存款余额延续增长态势,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增长动能趋缓。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4年,公司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与“客户资产稳健增值”的目标,聚焦财富管理核心要素,优化组织架构及相关机制,强化团队专业能力,丰富、完善产品及服务体系,切实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向高质量发展。
  在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公司不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投入核心业务与分支机构赋能体系建设,引导分支机构加强客群经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夯实财富管理转型基础。公司深化分支机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对“业务示范机构”的支持和赋能,强化内部协同,将分支机构打造为公司全业务线展业入口;持续优化量化交易服务方案,丰富算法总线平台策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算法交易服务;强化团队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专业投资顾问团队,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与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变革,完善代销金融产品评价标准,多措并举完善销售和服务体系,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扩大金融产品保有规模。2024年,公司新增客户 12.53万户,新增客户资产规模 170.98亿元。
  公司通过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和完善投资顾问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加快由产品销售向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转型。2024年,公司金融产品销售规模 125.17亿元,同比增长7.83%;金融产品日均保有规模 91.22亿元,同比增长4.17%;打造“e投顾”品牌,截至2024年末,投顾签约客户数、签约资产规模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497.84%、712.96%。公司积极践行 ESG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加强ESG产品销售。2024年,公司 ESG主题公募基金和资管产品销售规模 14.91亿元,同比增长120.56%;截至2024年末,公司 ESG主题公募基金和资管产品保有规模 7.7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2.06%。
  公司顺应市场趋势,聚焦科技赋能,以“一创智富通”智能交易平台为载体,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资服务,助力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顺应客户投资习惯与服务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一创智富通”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千人千面”智能首页,实现客户运营精细化与价值转化。依托 AI及大数据技术,“一创智富通”持续丰富策略工具、金融产品及投顾服务功能,全超过 154万户,较2023年末增长8%。报告期内,公司荣获证券时报“2024中国证券业财富服务品牌君鼎奖”、财联社“财富管理•华尊奖——2024最佳财富管理品牌奖”。
  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开展专项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积极性,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多措并举加强客户开发。截至2024年末,公司融资融券本金余额 73.9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91%;公司融资融券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 277.70%,风险控制良好。公司股票质押业务主要满足优质客户的融资需求,在严控风险的同时积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期货业务领域,一创期货积极落实发展规划,零售业务方面重点强化 IB业务,探索第三方渠道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完善线上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机构业务方面积极与私募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账户,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定位,协同公司分支机构开发产业客户,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新“国九条”等重要政策的出台为资本市场长期繁荣与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中介机构,肩负着社会财富“管理者”的重要功能,承载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使命,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公司将继续把握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机遇,以资产配置与综合服务为抓手,提升服务质量,更有效地满足居民财富管理多元化需求,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分支机构“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策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和“一个一创”的经营理念,以“业务示范机构”为载体,深化跨业务线协同,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5)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推进实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监管规则颁布,指引行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创投十七条”)等监管政策的出台,促进市场在调整中孕育机遇。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统计,2024年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1,514只,同比下降41.61%,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 1,573.54亿元,同比下降27.31%;新备案创业投资基金 2,629只,同比下降45.50%,新备案创业投资基金规模1,116.51亿元,同比下降34.20%。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4年,一创投资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深度挖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的优质企业,大力支持具有新质生产力特质的新技术、新动能、新优势发展,并注重投后赋能与综合金融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基础。报告期内,由一创投资参与出资设立的鲲鹏一创作为基金管理人管理的鲲鹏一创战略新兴产业基金所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英思特(301622.SZ)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截至报告期末,一创投资在管基金实缴规模 23.57亿元。
  2024年,创新资本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挖掘新能源、新材料、硬科技等产业投资机会,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报告期末,创新资本在投金额 10.12亿元。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在持续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新“国九条”、“创投十七条”等监管政策的出台围绕 “募、投、管、退”全链条予以支持,特别是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一创投资将持续践行负责任投资,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进行投资能力建设,持续聚焦重点领域新质生产力,深化布局科技专精特新赛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资本将继续深化业务协同,在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科技、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挖掘优质投资项目。
  (6)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受益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海外降息周期启动等利好因素支撑,A股市场总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期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红利策略与科技成长风格交替领跑,行情结构性特性明显。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上证指数上涨 12.67%,深证成指上涨 9.34%,创业板指上涨 13.23%,科创 50指数上涨 16.07%,北证 50指数下跌 4.14%。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4年,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结合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对相关受益风格板块进行配置;结合景气度判断发掘具备持续增长性的优质企业,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布局投资;聚焦绝对收益策略,提升长期配置仓位,运用各类衍生工具实施风险对冲,有效管控投资组合风险。报告期内,新三板做市业务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阶段性特征调节仓位与组合,进一步聚焦于为优质新三板做市企业提供流动性。截至2024年末,公司为 9家企业提供专业新三板做市报价服务。
  2025年,财政政策将持续加码托底经济增长,“扩内需、促消费”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叠加国内产业变革推进与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抬升。公司将持续关注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在市场波动中逢低布局,挖掘受益于政策驱动的优质企业,积极寻找性价比高的投资机会,努力获取稳健收益。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总收入构成
  ①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 31.75%,主要系:1)合并范围变化的影响;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以及应付短期融资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应付债券、拆入资金利息支出同比变动的综合影响。
  ②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175.75%,主要系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同比增加的影响。
  ③其他收益同比减少 40.47%,主要系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同比减少的影响。
  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 77.47%,主要系本期交易性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的影响。
  ⑤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67.48%,主要系本期产品汇总清算收入同比增加的影响。
  ⑥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减少 31.98%,主要系本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减少的影响。
  (2)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情况
  √不适用
  (3)营业总支出构成
  ①税金及附加同比增加 32.63%,主要系本期增值税金附加增加的影响。
  ②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 1,135.25%,主要系本期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的影响。
  ③其他资产减值损失本期为 2,434.00万元,主要系本期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影响。
  (4)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公司合并范围变动的具体情况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附注“六、合并范围的变更”的相关内容。
  (5)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不适用
  3、费用
  4、研发投入
  √ 不适用
  5、现金流
  (1)相关数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
  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减少 9.58%,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减少 30.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 26.42%,主要系本期经营所得的现金流入同比增加以及交易性金融工具、代理买卖证券款、拆入资金、回购业务资金、融出资金等变动的综合影响。
  ②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加 56.39%,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减少 41.0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3.22亿元,上年同期为-26.30亿元,主要系本期投资策略调整的影响。
  ③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减少 32.60%,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减少 62.9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8.29亿元,上年同期为-14.36亿元,主要系本期融资结构调整的影响。
  ④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40.88亿元,上年同期为-4.42亿元,主要系本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化的综合影响。
  (2)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04亿元,与本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较大差异,主要系本期交易性金融工具、代理买卖证券款、拆入资金、回购业务资金、融出资金等变动的综合影响。
  五、主营业务构成情况
  1、主营业务分业务情况
  (1)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
  ①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 68,767.37万元,主要由于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投资收益同比增加;营业总支出同比增加 4,503.78万元,主要与收入相关的支出同比增加。
  ②固定收益业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 20,746.63万元,主要系债券交易投资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加的影响;营业总支出同比增加 10,227.16万元,主要系与收入相关的支出、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的影响。
  ③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营业总收入同比上升 92.56%,主要系承销及保荐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加的影响。
  ④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7.39%,主要由于合并范围变化的影响。
  ⑤其他业务营业总支出同比上升 38.50%,主要由于与收入相关的支出同比增加。
  (2)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 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 不适用
  2、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注:2024年公司注销 1家华北地区的分支机构。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北地区的分支机构数量为 9家。
  六、非主要经营业务情况
  √不适用
  七、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交易性金融资产 9,438,621,437.69 债券回购交易业务及债券借贷业务质押品;限售期、停牌股票;公司以自有资金在推广期认购的由本公司作为管理人募集设立的基金或资产管理计划,在基金或计划存续期及展期期间或合同约定的条件满足前,公司以自有资金认购的份额不得退出;封闭期、最低持有期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其他债权投资 595,868,140.78 债券回购交易业务及债券借贷业务质押品固定资产 469,345.39 期末公司持有的企业人才住房,为有限产权无形资产 558,552,268.68 用于借款的土地使用权抵押
  4、比较式财务报表中变动幅度超过 30%以上项目的情况
  利息净收入 103,686,955.02 78,701,532.03 31.75% 主要系 1)合并范围变化的影响;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以及应付短期融资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应付债券、拆入资金利息支出同比变动的综合影响投资收益 1,559,423,246.98 565,517,299.55 175.75% 主要系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同比增加的影响其他收益 10,549,708.57 17,722,289.97 -40.47% 主要系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同比减少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42,079,394.54 186,784,457.25 -77.47% 主要系本期交易性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的影响其他业务收入 190,994,339.83 114,040,446.78 67.48% 主要系本期产品汇总清算收入增加的影响资产处置收益 387,308.51 569,424.73 -31.98% 主要系本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减少的影响税金及附加 22,633,575.95 17,065,090.80 32.63% 主要系本期增值税金附加增加的影响信用减值损失 64,300,351.55 5,205,470.15 1135.25% 主要系本期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的影响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24,340,000.00 - 不适用 主要系本期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影响所得税费用 125,173,414.62 -23,413,328.81 不适用 主要系本期利润总额同比增加的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757,731,369.89 47,142,769.67 1507.31% 主要系本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21,911,393.99 -2,629,780,562.32 不适用 主要系本期投资策略调整的影响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29,113,953.32 -1,436,262,969.83 不适用 主要系本期融资结构调整的影响
  5、融资渠道、长短期负债结构分析
  公司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公司债券、次级债券、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转融资、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公司还可以公开或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权益融资,融资方式日益丰富。
  公司持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持续拓宽融资渠道,主动调整、优化负债结构,动态调整业务融资结构与业务限额,保持日常流动性储备充裕,确保偿还到期债务、满足日常营运及业务用款。
  报告期内,公司无到期未偿还的债务,流动性风险可控。2024年末,公司总负债为 359.30亿元,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的负债为 249.60亿元,其中:应付短期融资款占比 2.05%、拆入资金占比 17.26%、交易性金融负债占比 6.84%、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占比 37.24%、长期借款占比 1.66%、应付债券占比26.52%。
  八、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无新增股权投资额。公司从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资和从事另类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创新资本投资其他企业的情况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附注“五、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十一)长期股权投资”以及附注“六、合并范围的变更”的相关内容。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证券品
  种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最初投资成本 会计计量模式 期初账面价值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本期购买金额 本期出售金额 报告期损益 期末账面价值 会计核算科目 资金来源债券 2400101.IB 24续作特别国债 01 800,928,817.41 公允价值计量 - 7,372,702.59 - 8,854,261,510.00 8,084,950,459.99 43,688,847.98 814,085,222.19 交易性金融资产 自有股票 0939.HK 建设银行 470,385,921.49 公允价值计量 311,568,194.52 1,294,835.54 140,027,040.31 189,554,427.93 19,926,976.54 63,145,054.87 623,565,286.53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自有股票 1398.HK 工商银行 471,466,535.35 公允价值计量 308,081,160.29 2,148,811.72 135,704,446.55 189,870,266.84 19,927,399.23 59,794,442.60 617,489,478.63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自有股票 3988.HK 中国银行 448,596,082.60 公允价值计量 311,688,748.01 1,203,644.37 104,200,986.21 167,821,826.71 19,950,771.60 55,857,898.99 565,945,632.69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自有股票 1288.HK 农业银行 320,871,875.37 公允价值计量 314,752,533.48 1,905,055.54 150,680,042.38 39,496,240.97 19,916,675.33 43,231,284.98 488,457,076.47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自有股票 0998.HK 中信银行 274,329,525.71 公允价值计量 213,931,764.29   1 15,326,091.34 64,178,907.73 - 39,561,451.50 393,436,763.36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自有债券 199095.IB 24辽宁债33 351,251,100.00 公允价值计量 - 4,107,400.00 - 502,068,600.00 150,817,500.00 4,131,905.50 355,916,0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自有债券 199002.IB 24天津债70 324,479,360.00 公允价值计量 - 3,556,480.00 - 527,278,960.00 202,970,150.00 3,898,768.49 329,910,226.74 交易性金融资产 自有股票 3328.HK 交通银行 226,134,712.01 公允价值计量 229,524,350.62   72,750,915.75 6,734,794.97 - 29,488,694.00 309,010,061.34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自有基金 001909.OF、007866.OF 创金合信货币 292,345,857.22 公允价合计 23,298,516,642.73 -- 21,300,157,246.70 82,187,669.96 751,883,481.43 2,731,589,512,459.25 2,731,199,349,904.29 1,598,663,622.87 23,731,619,938.99 -- --证券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 不适用证券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 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1、2024年1月18日,公司完成发行“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资金总额 1,000,000,000.00元。截至报告期末,本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已经全部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
  2、2024年8月6日,公司完成发行“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品
  种一”,募集资金总额 1,200,000,000.00元。截至报告期末,本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已经全部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募集资金未用于建设项目,未变更上述债券募集资金用途。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九、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 不适用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 不适用
  十、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1、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 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
  2、报告期内取得和处置子公司的情况
  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附注“六、合并范围的变更”的相关内容。
  十一、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附注“六、合并范围的变更(三)其他原因的合并范围变动”的相关内容。
  十三、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2024年2月28日 北京泛太平洋酒店会议室829 现场会议 机构 方正证券、工银瑞信基金、银华基金、泰康资管、中国人寿、华夏久盈资管、申万宏源证券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02-29/1219214540.PDF2024年5月9日 投行大厦 20楼1号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第一创业2023年年度报告暨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说明会所邀请的分析师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05-09/1220022885.PDF2024年5月9日 全景网“全景路演”、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云访谈”栏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机构 参与第一创业2023年年度报告暨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05-09/1220022886.PDF2024年6月14日 深圳好日子皇冠假日酒店2107 现场会议 机构 国金证券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06-14/1220360973.PDF2024年9月5日 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 1403会议室 现场会议 机构 华泰证券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09-05/1221148160.PDF2024年11月12日 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 1404会议室 现场会议 机构 中信证券、深圳友隆兴新材料科技公司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11-12/1221699415.PDF2024年11月28日 深圳福田东海朗廷酒店 612会议室 现场会议 机构 国信证券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11-28/1221880360.PDF2024年12月11日 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 1503会议室 现场会议 机构 国泰君安证券、诺安基金、沧州广裕钢铁贸易公司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12-11/1221999604.PDF2024年12月12日 全景网“全景路演”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机构 参加2024年度深圳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活动的投资者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12-12/1222007147.PDF2024年12月23日 投行大厦 18楼7号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方正证券 公司介绍及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https://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12-23/1222115975.PDF
  十四、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 否
  十五、“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2024年8月31日,公司披露《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53)。
  公司积极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基于对公司价值和未来发展的信心,结合公司发展愿景、战略目标和经营情况,制定“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举措有: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面践行 ESG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投资者为本,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夯实公司治理基础,持续提升规范运作水平;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建立投资者双向沟通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功能性放在首位,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践行 ESG理念,全面统筹从战略高度开展 ESG实践并进一步获得权威机构认可;高度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建立投资者双向沟通机制,股利分配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并兼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分红频率,积极推进、合理制定2024年度中期现金分红方案并高效实施,公司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0.10元(含税),实际分配现金红利 42,024,000.00元,占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 10.51%;规范开展第五届董事会的提名、推选、任职条件审查、信息披露等工作,选举产生第五届董事会,新一届董事会成员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专业背景多元,有效保证董事会科学决策;全面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监管理念,以专业的表现连续三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中获得 A类最高评级。
  

转至第一创业(002797)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