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00087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 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5年上半年,国内农牧行业从2024年的周期性回暖进入到一个低位运行的盘整阶段。尽管2024年年中的高猪价 刺激了能繁母猪存栏数与生猪存栏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年底的猪价下行又及时抑制了行业再度扩张的冲动,引导能繁母猪存栏数在2025年震荡下调。公司在饲料业务上紧抓扩规模、提效率、降费用的主线,在养猪业务上做好冬春季防疫与生产管理改善,持续降低养殖成本,在海外市场加大资源投入,稳步推进产能建设;同时继续开展多渠道灵活融资,稳步降低负债率与财务费用。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公司2025年上半年个季度都保持了单季盈利,即使面临比上年同期的猪价,仍然实现了较好的同比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6.25亿元,同比增加 20.47亿元,增幅为 4.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5亿元,同比增加 19.72亿元,增幅为 162%。 (一)饲料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存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使国内猪料需求量也有所恢复,肉禽、蛋禽存栏量也处在近 几年的高位水平,保持了较高的饲料需求量。公司基于2024年对饲料业务的战略升级,持续扩规模、提效率、降费用,强化内生能力,以满足市场变化下客户对产品、成本、服务的新需求,驱动饲料业务进入新的增长通道,在上半年实现了量利双增。 1、顺应市场变化,强化规模增长:2024年,基于行业变化及市场需求,公司将饲料业务战略进一步明确为有效规模提升下的专业化,以规模增长为基础,以经营效率提升为导向,在有效规模提升的前提下,逐步走向追求专业化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国内外市场都持续推动规模场、头部客户开发,并做好产品与服务深度绑定,结合供应链与金融 为客户赋能,优化结算方式。在山东区域,公司结合当地专业放养公司大量涌现的市场趋势,专门推出面向放养客户的核心预混料产品,满足其自配饲料的需求。上半年,国内饲料面向大客户的定制料、代工料销量同比增长超 20%,有力助推了饲料业务整体销量的增长。 2、优化采购系统,深化战略合作。2025年上半年,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大宗原料市场行情造成很大影响,玉米、 豆粕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上行。公司积极研判形势,快速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针对谷物类原料,加快玉米周转、灵活采用替代性原料、积极对接进口机会;针对蛋白类原料,短期灵活抓机会,做好基差采购,长期做好期权应用;在小料方面做好国产替代。公司在2024年推广的线上寻源比价,在2025年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上半年使用率一直保持在 96%以上,寻源池匹配程度、供应商对询价单的报价参与程度相比2024年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公司还进一步加大战略供应商合作,增加新的战略供应商及供应商授信,与多家供应商建立采供系统直连;在海外市场也随着业务体量增大,利用东道国特有地缘关系,加强散船采购战略合作、强化美欧动物蛋白渠道建设,与邦吉、ADM、丰益、赢创等国际企业进一步加强采购与检测方面的合作。 3、提效降费,提升竞争力:在生产加工方面,对落后设备进行技改,推进工厂智能化改造;结合下游大客户增加的 趋势,加大散装料生产销售;2025年上半年吨费用下降30元左右。在国内低效饲料公司帮扶方面,由饲料 BU及分管大区层面组织专门帮扶小组,长期驻厂帮扶指导,使低效饲料公司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33%。在物流配送方面,公司在上半年发布了物流降本管理办法,通过加强招标议价、对接第三方物流平台、优化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等方式,提升物流效率和降低综合运费。 4、加大资源投入,加速海外发展:202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公司整体资金与盈利情况好转,公司开始积极筹划,加大对海外的资源投入,通过对现有工厂新增生产线或车间、新建工厂等方式,推进海外产能建设,支撑海外饲料长远 发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海外饲料产能已超过 700万吨,且目前仍有一批新厂线正在立项或建设,后续还将进一步提升海外饲料产能。除了产能投入外,公司也加大人才方面的投入。公司在上半年一方面通过社招、校招及国内饲料业务调动补充中方干部,另一方面发布本土人才培养及发展指导纲要,促进本土化建设;并先后举办了“全球中坚力量培训班”、“海外水产精英特训班”等培训项目,面向海外的中方与外方核心员工提供专项培训,并组织学员在结业后返回各国片区做好分享与再培训,帮助其提升技术管理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饲料销量合计达 1,39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外销料销量 1,148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禽料销量为 831万吨,同比增长17%;猪料销量为 448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外销猪料销量为 223万吨,同比增长14%;水产料销量为 80万吨,同比增长17%;反刍料销量为 25万吨,同比增长11%;实现营业收入 354.79亿元,同比增长7.88%。 (二)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存栏的同比增长使猪价相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但近年来全行业在环保与防疫方面的硬件 投入增加也推高了行业价格底线,因此猪价整体上在 14-15元/公斤之间低位运行。但由于公司在重大生猪疫病防控方面的提升,使得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改善,生产成本持续降低,使猪产业在上半年也实现了同比明显扭亏与当期盈利。 1、抓好年初冬春季防疫:2024年,公司通过对疾病高发区域的自有场线改造,放养合作户育肥场的正压通风改造, 结合环境监测、生物安全、应急处理等其他防疫措施的流程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了疫情防控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做好年初的冬春季防疫工作,上半年重大生猪疫病发病率同比降低了 60%以上,自育肥场更是实现了从 2月起保持零红场的良好纪录,猪只损失数量也大幅降低。与此同时,由于场线防疫功能提升、内部环境改善,流行性腹泻、蓝耳病等其他重点疾病发病率也分别降低了 34%和 25%,有力地稳定了生产节奏,保障各项生产指标显著提升。 2、持续生产改善,各项指标提升:2025年,公司在种猪环节重点关注提高场线负荷率,通过选育过程及配种管理提升后备母猪管理水平,减少低胎次母猪淘汰率;在育肥猪环节重点关注进苗前空栏期管理,中大猪死亡管控,提升自 育肥场线使用效率,2025年 6月末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存栏量比例约为 37:63,自养占比相比2024年末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一线生产管理,多项生产指标和成本数据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公司养猪平均窝均断奶数达到 11.2头,较2024年平均值增加 0.4头;平均 PSY达到 25.4,较去年平均值增加 0.7;平均断奶成本约 260元/头,较上年底下降约 30元/头;平均育肥成活率达 94%,较上年底增加 2个百分点;平均料肉比达到 2.66,较上年底降低 0.01。 3、优化种猪体系,改良遗传性能:2025年,公司进一步加强种猪遗传性状改良。在公猪端逐步替换高日增重性能终端公猪,目前日增重 1000g以上终端公猪已经在体系内全部覆盖,其中日增重 1200g以上终端公猪覆盖率也达到 57%, 后续还将进一步提升其覆盖率,由此助力2025年上半年日增重水平相比2024年平均值提高了 20g以上。在母猪端对祖代场线进行纯种猪替换,帮助下游父母代场线提升繁殖性能,助力2025年上半年平均窝均活仔数达到 11.9头,相比 2024年平均值增加 0.4头。 4、持续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2025年公司继续在多个领域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在放养育肥场料塔称重方面,2025年上半年已覆盖了全体放养户的 57%,其中对规模大、成绩好、合作长的核心放养户的覆盖率达到 86%。 无针注射设备在各场线的推广进度达到 57%,且已在各场线得到了高效使用。智能 B超仪的覆盖率达到 81%,且已经在 多个场线完成了准确性验证,其准确度优于卡尺。公司在南方部分育肥场启动了猪群咳嗽监测系统,及时预警提醒人员干预。此外,结合今年初国内爆发的 AI技术,公司也及时开发上线了养猪 AI助手“猪小新”,目前已初步上线了“兽医助手”(解答健康领域常见疑问及流行性腹泻方面的专业问题)和“数据问答”(实时查询与分析 80多个生产指标)等功能模块。报告期内,公司共销售仔猪 205.66万头,肥猪 639.28万头,合计 844.94万头,实现营业收入 108.01亿元(因涉及向内部屠宰厂销售产生抵减,与每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中的累计销售收入相比较小);共屠宰生猪 164.42万头,实现营得税费用增加所致。研发投入 95,064,826.88 123,266,959.36 -22.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153,487,209.59 4,652,416,983.44 10.7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70,114,584.23 -1,453,851,323.59 19.5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461,556,678.53 -2,357,468,788.55 -131.67% 主要系公司新增借款较同期减少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495,984,162.86 751,741,312.60 -299.00% 主要系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同期减少所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844,102.78 14,992,580.45 -61.02% 主要系公司金融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所致。信用减值损失 -16,846,521.65 -71,724,002.03 -76.51% 主要系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本期坏账准备减少较多。资产减值损失 -28,898,336.07 18,580,831.38 -255.53% 主要系公司畜屠宰计提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所致。资产处置收益 31,070,154.20 112,014,220.13 -72.26% 主要系公司根据生产经营规划,使用权资产、生物资产处置减少所致。营业外支出 109,643,155.33 176,013,364.94 -37.71% 主要系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毁损损失下降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营业收入构成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固定资产 1,626,604,501.69 1,026,981,611.81 抵押 用作长、短期借款抵押物,及开展融资性售后租回无形资产 76,066,237.33 46,492,526.73 抵押 用作长、短期借款抵押物在建工程 31,969,394.14 31,969,394.14 抵押 用作长期借款抵押物长期股权投资 766,961,183.16 766,961,183.16 质押 用作长期借款质押物合计 3,798,814,264.30 3,169,617,663.82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公司衍生品交易相关会计政策及核算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企业会计准则-套期保值》相关规定执行,未发生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期货、期权合约实现损益-1.03万元,利率掉期、外汇远期实现损益 186.32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通过适时开展衍生品投资业务,有效降低了外汇汇率波动风险,实现了以经营目标为中心、以保值为目的业务管理结果。利用生猪期货套期保值对冲计划销售生猪,防范生猪销售成本及利润受市场价格下跌风险,提升了现货生猪销售成绩。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筹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风险分析商品期货套期保值操作可以有效管理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风险,特别是减少原料大幅下跌时,较高的库存带来的跌价损失对公司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风险: 1、价格异常波动风险:理论上,各交易品种在交割期的期货市场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将会回归一 致,极个别的非理性市场情况下,可能出现期货和现货价格在交割期仍然不能回归,因此出现系统性风险事件,从而对公司的套期保值操作方案带来影响,甚至造成损失。 2、资金风险:期货交易按照公司下达的操作指令,如投入金额过大,可能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甚至因为来不及补充保证金而被强行平仓带来实际损失。 3、技术风险:可能因为计算机系统不完备导致技术风险。 为防范汇率及利率波动对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公司需要开展保值型汇率和利率的资金交易业务,以减少外汇与利率风险敞口,但同时在存在一定风险: 1、市场风险。保值型资金交易业务的合约汇率/利率与到期日实际汇率/利率的差异将产生投资损益;在保值型资金交易业务的存续期内,每一会计期间将产生重估损益,至到期日重估损益的累计值等于投资损益。 2、流动性风险。保值型外汇资金交易业务以公司外汇收支预算为依据,与实际外汇收支相匹配,以保证在交割时拥有足额资金供清算,或选择净额交割衍生品,以减少到期日现金流需求;保值型利率资金交易业务均将按照利率差额的净额来进行交割。 3、履约风险。公司保值型资金交易业务交易对手均为信用良好且与公司已建立长期业务往来的银行,基本不存在履约风险。 4、其它风险。在开展业务时,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保值型资金交易业务操作或未充分理解衍生品信息,将带来操作风险;如交易合同条款的不明确,将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