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华润双鹤(600062)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业绩完成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7.42亿元,同比下降3.2%;实现利润总额 12.23亿元,同比增长2.1%。
  慢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7%。其中核心产品 0号受省采和渠道治理影响,收入出现下滑;但重点产品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复穗悦)克服集采续约竞争加剧影响,集采续约新中标区域执标,收入同比增长5%;硝苯地平缓释片(贝奇灵)和硝苯地平控释片(贝奇康)挖掘集采红利、发挥渠道功能,收入同比增长26%;厄贝沙坦分散片(豪降之)集采续约成功,销量同比增长20%,但受集采价格下降影响收入有所下降。
  专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1)儿科用药领域受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和部分产品集采影响,收入同比下降4%,但核心产品珂立苏和小儿氨基酸仍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公司正拓展新的儿科产品,加快新品导入,上半年已有巯嘌呤片(Ⅱ)、右哌甲酯缓释胶囊等产品陆续上市,拓宽了儿科领域产品线;(2)肾科用药领域收入同比增长9%,核心产品腹膜透析液中选广东联盟采,收入同比增长9%,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获批上市;(3)精神/神经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独家产品丙戊酸镁缓释片收入同比增长11%,丙戊酸系列产品产业链向上游延伸;(4)肿瘤领域收入同比增长47%,其中替尼泊苷收入同比增长52%;(5)女性健康领域收入同比增长9%,核心产品毓婷系列收入同比增长6%,在紧急避孕领域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输液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因2024年上半年流感需求导致临床需求增加,今年上半年需求少于同期,输液行业总量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市场供需变化导致市场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上半年公司输液业务有所下降。公司通过积极参与输液省级联盟采,加大市场拓展。
  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原料药业务在面临行业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通过成本控制、结构优化等有效举措,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和国际化竞争优势,为整体业务贡献增长动能。
  公司积极拥抱药品集中采购,重塑价值链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加紧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稳步推进,持续推进各项低成本战略举措落地,重点产品成本持续下降,节降营销费用率,生产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二)重点工作举措和成果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发挥“国家队、排头兵”功能定位,持续深化“四个重塑”,在研发创新、外延发展、营销模式转型、卓越运营和数字化转型等五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助力业绩稳健增长。
  1.加快研发创新
  公司全面推进“十年三步走”研发战略,已基本完成第一发展阶段“产品驱动期”核心能力构建,普通仿制药研发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项目管线的良性滚动循环,研发创新自2023年起转段启程“技术驱动期”,并向着“创新驱动期”目标迈进,重点围绕“临床需求、核心技术、规模化”全面推进技术平台建设,提速研发创新转型。
  公司创新药管线持续丰富,15个在研项目稳步推进,多个项目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公司自研的 1类抗肿瘤药 DC50292A获得国家药监局和美国 FDA临床许可;华润紫竹和温州医科大学联合开发的治疗干眼症的 1.1类生物药 J002获得临床默示许可;1类抗肿瘤新药 DC05F01持续入组Ⅱ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两款 2类改良型新药分别完成 III期临床入组及 pre-IND申请。
  围绕国家战略导向,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是积极布局合成生物赛道,2023年成立合成生物研究院,引进合成生物领军人才,构建合成生物技术平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依托神舟生物构建合成生物的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入围国家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报告期内,合成生物领域组建 70余人的核心技术团队,完成第一阶段七大技术平台建设,有 6个项目进入中试转产关键阶段。二是探索布局小核酸赛道,聚焦现有慢病优势领域,通过自研和外部合作的方式加速小核酸药物获取。
  围绕核心技术,重点打造微球、儿童用药、多腔袋、连续流和缓控释等 8个核心技术平台,探索关键技术壁垒的突破,开发具有竞争力和差异化的高价值产品。目前核心技术平台共有二十余个项目在研,多个项目预研和拟立项。其中:儿童用药平台的 2.2类新药巯嘌呤片(Ⅱ)获得上市许可,是国内第一个微片产品,填补了儿童用药专用剂型空白;多腔袋技术平台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年内完成新产品上市申请;缓控释技术平台已获批 2个、申请上市 1个,其中渗透泵缓控释技术的产品管线达到 5个;连续流平台配套产线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平台项目陆续进入产业化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仿制药和一致性评价获批 12个、申报 11个,原料药获批 3个、申报6个,研发项目顺利推进。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积极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项目申报,借助优质资源及政策,全方位推动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强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已突破 1,100人。
  2.加快外延发展
  公司积极通过外延发展方式加快产业整合、高质量产品获取。报告期内公司引进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产品右哌甲酯缓释胶囊,获得此药物国内独家代理权,该产品填补了临床供给缺口,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公司儿童领域产品管线;双鹤天安引进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并于2025年5月7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有效提升产能利用率。同时,公司还围绕战略领域加大寻源力度,持续丰富标的库,股权并购和产品引进均在有序推进中。
  充分发挥公司产业管理能力,强化对并购后企业的投后整合。公司系统实施“长征计划”投后管理项目,2025年上半年华润紫竹收入同比增长10%,净利润同比增长11%。
  3.深化营销模式转型
  一方面持续强化仿制药“研产销”综合能力,继续提升集采产品研发效率加快拿到集采入场券,强化市场准入能力,确保更多产品在集采中选,有 7个产品具备第 11批国家集采资格。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营销模式转型,在夯实处方药专业化推广的基础上,探索商销、零售和电商等多模式整合营销。一是建立系统化商销模式,充分利用商业公司销售网络,挖掘集采产品红利、发挥渠道功能,实现销售提升,报告期内硝苯地平缓控释系列收入同比增长26%;二是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零售和电商模式,充分利用并购华润紫竹带来的OTC资源和品牌优势,加快公司 OTC平台建设,报告期内毓婷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VEC颗粒快速增长,成为毓婷品牌横向的有效拓展;地喹氯铵含片(清利®)收入同比增长13%,零售驱动显著;三是持续深化专业化推广服务模式,扎实学术体系、强化终端掌控及区域发展、注重学术驱动与服务商协同发展,溴夫定片收入持续增长,上市 14个月月均增速近40%;替尼泊苷注射液收入同比增长52%;肾科领域收入同比增长9%。
  4.打造卓越运营
  进一步提升卓越运营管控能力,强化生产资源配置及产业化升级,山东济南新建固体制剂车间和江苏淮安腹透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正式投产,华润(安徽)双鹤健康产业园搬迁一期项目完成补充协议的签署以及施工图审查,按进展推进;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设备更新政策、提速产业焕新,通过物料集中采购、精益管理、原料制剂一体化和重点原料工艺优化,多措并举节降成本,践行“低成本、大规模”战略。
  5.加快数字化转型
  聚焦关键业务领域数字化与业务深度融合,在数字供应链、智能制造、数字化营销等方面加快数字化模式创新,同时积极探索 AI应用场景。2025年上半年公司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覆盖率已达 80%,提升了总部对业务的共享服务能力,有效支撑了公司从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发展转型,助力公司卓越运营和模式转型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转至华润双鹤(600062)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